威海何时才能成为中国造船业基地?

2008-5-14 14: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威海市组织各市区主要负责人及市直有关部门、高校的领导,现场观摩了荣成市、经区各大船厂的发展情况。市领导指出,威海市造船业一定要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中国造船业基地。  

  “3111”工程绘就造船业蓝图  

  威海有近千公里海岸线,湾深港阔,具有发展造船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威海经济要在青烟威经济圈中有大的作为,必须依靠造船业。  

  5月8日,记者一走进威海三进造船有限公司的造船作业区,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吸引住了:空中,一台台高大的起重机吊着一件件已经加工好的配件、船段飞快地向着待造船舶移动;船台边,几条体形庞大的待完成船舶或首尾相接,或比肩而立,静静停泊着;厂房内,工人们埋头苦干,焊接、搬运……忙个不停。  

  5月10日,记者又相继来到西霞口造船基地和山东新船重工,两公司负责人底气十足的介绍让人振奋不已。在西霞口修船厂区内,公司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目前接到的订单让我们应接不暇,有好多人在外面排队等着修船。”据知情人士透露,仅修船一项,就给西霞口集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经区皂埠湾畔,边建设边生产的威海船厂新厂 (山东新船重工)呈现出一派恢宏气势:自行制造的400吨龙门式起重机以及分段装焊工场、部件装焊工场投入使用;两个10万吨级船坞开工;为加拿大船东建造的3万吨散货船一号船上台大合拢,四号船、五号船开工;3万吨船台水下部分6月底即将完工……  

  据了解,目前威海市正在重点实施“3111”工程,即建设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发展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荣成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等十大重点企业,形成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一条沿海造船工业带,培育一条船舶配套产品产业链。2008年,形成造船80万载重吨、船段50万吨、修船350艘次、船舶配套产品15亿元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到2012年,达到造船250万载重吨、船段100万吨、修船700艘次、船舶配套产品60亿元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  

  造船业发展遭遇几大“瓶颈”  

  有专家指出,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基础好、势头强劲、潜力巨大。但和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造船档次不高、整船规模能力小、科技含量低、发展速度慢。其中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较弱,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不足是影响造船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  

  据统计,威海市现有船舶修造企业75家,其中可建造3万吨级以上船舶的企业仅3家。2007年威海市造船完工量为25.4万载重吨,不及江苏靖江市一家民营船企———新世代造船公司当年完工量(132万载重吨)的1/5。  

  威海船厂厂长王光军指出,威海市船舶企业数量很多,但技术层次低,生产要素支撑力度不足;企业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分布散,船舶产业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小。船舶配套业是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弱项,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总体配套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船舶中间产品生产组织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目前,船市火爆,船台爆满,造船产能的急剧膨胀,加剧了对船舶配套产品的需求,像船用动力设备、船用钢材、船用自动控制系统等配套产品,市场供应紧缺且价格大幅上扬。配套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造船产能大幅提升的瓶颈。  

  采访中,威海三进船业和神飞船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着威海市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也因此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现象,造成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同时,技术开发能力较低。据了解,目前除了威海船厂与芬兰德他西格玛公司合资成立的山东德他马林海事工程有限公司、三星造船船舶设计中心和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的技术开发中心外,大部分企业的自我研发能力较弱。  

  多措并举促造船业上档升级  

  “要全力推进现代造船业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船舶工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市行业办一位负责人称。  

  市经贸委综合科工作人员于先生表示,加快结构模式调整,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是我市发展船舶工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引导企业积极推行现代造船模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设计、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力推广以船段生产为中心、“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向现代化总装造船企业方向发展;引导中小船舶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运输船舶、工程船舶方向调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积极引进船舶配套项目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造船企业向以配套产品为主的专业化方向转型,与重点骨干企业联姻,形成骨干带动、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关联产业链;鼓励和推动中小船舶企业参与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  

  王光军认为,我市发展船舶工业应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结合实际情况,应把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具体说,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我市在引进外资企业时,应选择那些愿意在船舶建造技术上与我方进行合作的公司,引进他们的先进造船技术,经过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逐步提升我市造船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资源,开发和提升船舶设计、工艺研发能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三是政府应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持我市船企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两大造船集团的产学研联合,组建行业技术中心和联合研发平台,开发船舶高端产品,加快产品优化升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