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前景

2008-5-11 0: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宣传,引导工商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
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四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统筹考虑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本领域和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对此中央政府要给予支持和肯定。同时中央政府也要注意协调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物流设施发展规划,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可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物流设施的资金投入,并制定一些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设施的政策,以加快物流设施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第一,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政府应首先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第二,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作好基础工作;另一面,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从某种意义来说,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不仅吸纳和使用着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目前我国物流领域的研究工作还相当薄弱,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充分发挥各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促进物流行业协会的联合和协调发展。
目前国内物流领域已经形成10余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物流行业协会。国家应当充分发挥现有各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所在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虽然,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协会发展趋向统一,但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物流产业尚在初期阶段,各个物流行业协会都还没有树立起在物流领域中的权威地位,也尚未得到所有物流企业的认可,因此,目前没有必要和可能将各种物流行业协会统一起来。政府可以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进程和企业与市场的需要,逐步引导物流行业协会的联合和统一。
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第三利润源泉”学说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营销学家,彼德·德鲁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经济的黑箱大陆”文章中提出并影响人们近半个世纪的著名学说。 
为了叙述方便,先解释一个关键词——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对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 库存信息、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目前世界上跨国供应集团广为采用的一种营销组合模式,跨国供应商根据自己的国际采购优势和供应链管理经验,代理下游客户采购并实施基于销售时点信息的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特点及好处是:只有当下游客户需要时,产品才发生物权即所有权转移,可以大大降低下游客户的库存成本; 
供应商仓库中的产品库存量大且品种丰富,对于下游客户来说,产品方便可得、不易发生断货;供应商代理众多下游客户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使下游客户可以获得供应商让度的低价格产品;供应商可以向下游客户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送达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的产品及服务,从而使下游客户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使下游客户消费者得到个性化消费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的行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均有具典型意义的成功案例。例如,世界物流行业排名第七位的英国天美百达公司(T&Britain)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签订了一项为期5年的供应合同,为IBM公司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包括对IBM的欧洲公司提供远距离配送,使IBM产品在远离美国本土的欧洲市场上具有市场竞争力。IBM公司主管欧洲市场经理Bertand Augere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到“我们由自己掌管物流全过程,但是,我们依靠的是天美百达这样的物流商做供应商管理库存,实践证明天美百达是我们在欧洲最信得过的协助我们提高顾客服务的合作伙伴。”天美百达董事长David Hows说到:“我们与IBM这样的公司结成长期战略同盟,对于我们来说有利于稳定公司业务,对于我的顾客IBM公司来说,可以实现其公司最高战略目标。”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下游客户企业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不但可以借助供应商的库存管理模式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可以依托供应商的物流管理能力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和有效需求反应,从而使下游客户企业的产品无论在价格还是服务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在我国也有成功的案例。1999年,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21世纪企业的三个竞争力标准:一是内部业务外部化;二是要有一个全球知名品牌;三是要一套网上销售策略。海尔CEO张瑞敏作为这次会议代表,在这次会上深受启发,回国后他提出要使海尔的内部组织适应外部变化,从原本直线职能式的管理转移到市场链的管理。一方面,海尔建设了一个1.8万个货位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充分采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通讯传感技术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信息系统,使海尔的产成品出库达到了效率化,可以支持全国42个物流中心的配送业务,做到物流中心城市6~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配送24小时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3-5天。另一方面,海尔将集团内部各采购部门进行整合,先成立物流事业部,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集团内部第三方物流公司,统一负责集团的采购工作,同时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由各配件供应商管理库存,仅此一项海尔每年的库存资金就减少7亿元,库存天数由30天降低到13天。
我国酒店业企业数量众多,三星级以上饭店、宾馆星罗棋布。目前,我国各酒店多采取按产品种类分散采购和传统供应物流模式。其中,有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的采购与供应物流模式仍处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造成我国酒店业分散采购和传统供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尚未找到一个好的采购与供应模式。因此,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作业技术进行供应物流管理,对于我国酒店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整体水平的提升、以新的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非常现实的操作意义。 
整体上看,我国酒店业属于朝阳性服务行业,现代物流业是朝阳上面的一颗灿烂的新星。现代物流可以用n+0.5这一公式表达。现代物流业与第一产业农业结合,是1.5次产业,即农业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优势降低,但农业物流业却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物流业与第二产业工业结合,是2.5次产业,即工业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使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向世界各地输出我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现代物流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结合,是3.5次产业,即服务业物流。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我国酒店业与现代物流业结合,定能产生经济学中常说的乘数效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