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通车拓宽区域合作通道

2008-5-1 10: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5月1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36公里的大桥技术先进,将极大地降低宁波与上海间的道路运输成本,对长三角经济的整合和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共同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地面积占全国2%、人口占全国10%的长三角地区,创造了全国20%以上的财富,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过去从宁波到上海,陆路要耗时三个半小时,而在大桥通车后,只需两个半小时即可抵达。仅此一项,据估算在未来20年营运期间,累计每年降低的运输成本等社会效益,折算人民币可达22亿余元。

  世界都市圈和区域共同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要形成一个发达的都市圈和活跃的共同市场,前提或者说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有畅通的交通。长三角有着优良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文化以及扎实的体制基础,而且对外开放的水平也比较高,有着成为世界大都市圈的良好条件,但因受制于行政藩篱,尽管在各自行政区内交通发达,物流畅通,然而在省与省之间的交界处,却遇到障碍,成为利用价值大打折扣的“断头路”,这在以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不仅如此,因道路交通的阻隔,区域的规划建设就有可能被相互分割,从而造成市场也被分割,资源要素无法整合,大量社会资源和生产能力被浪费闲置,从而也就难以形成由市场要素自发驱动的区域共同市场。因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上升为战略选择的时候,这种“断头路”问题引起了长三角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长三角的城市空间格局,已由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点-轴”发展形态,转变到了网络状的城市群格局,主要大城市之间都建立了点对点的直接联系。杭州湾大桥的通车,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打破了过去的“断头路”和区域封闭格局,使上海的影响直接辐射到浙东、浙南。这种城市间互相影响的加强,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裨益良多。

  除了节约运输成本、加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外,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和通车,还会给长三角地区带来其他益处。比如,在环杭州湾,一批新经济体、经济单元“因桥而生”,由此将提升区内产业层次,特别对改变宁波市的产业格局,作用尤为明显。

  不过,指望杭州湾大桥的通车解决长三角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是不现实的。杭州湾大桥毕竟是一座桥,虽然有其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桥背后的人的思维和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应当认识到,阻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因素,不仅有交通建设上的“断头路”问题,在诸如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都存在“断头路”现象:即于我有利则为之,于我无利则不为。

  目前,长三角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现象比较突出;行政区划阻隔,市场体系分割,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仍不够,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设施浪费与短缺并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特别是土地、能源资源紧张,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流动人口快速增加,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尚不适应,亟待改善与调整等等。上述矛盾中,既有全国共性的问题,也有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中首先遇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长三角地区各方从整体利益出发,树立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

  对长三角来说,提升其竞争力,不仅是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还是增强我国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需要。要使长三角成为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之后的“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当前须特别强调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合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