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业发展依然强劲

2008-4-9 9: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马士基航运与集装箱业务首席执行官柯林——
美国的次贷危机无疑是罪魁祸首,它使得完全依赖于全球经济状况的国际海运业正在经历考验:今年一季度,以往集装箱运输业一片繁荣的黄金航线——北美线面临货量不足的尴尬;如今,已经没有船东可以从太平洋航线上获取盈利;一些新的造船订单相继被取消……《国际海运业开始衰退》《航运业遭遇寒冬》,不少揣测行业发展走向的文章见诸各大报端,整个行业似乎有些“草木皆兵”的意味。 
4月2日,北京碧空如洗。48岁的马士基航运与集装箱业务首席执行官柯林首次与中国记者“面对面”,他向本报记者表述的他对于整个行业今后走势的判断,足以让不少船公司吃上一粒“定心丸”。 
航运业增长态势将持续 
“我不同意、不赞成,也不相信航运业面临着一个衰退的局面。” 
这位在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任职的航运与集装箱业务首席执行官给出的理由是: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和贸易都非常强劲,全球总贸易量今年会继续增长,尤其是中国的进出货物量将比去年增长一倍,航运的增长趋势还在持续,中国在集装箱运输方面的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柯林认为,尽管美国的经济增长将比上一年有所放缓,但美国的经济并不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糟糕。“我们预计,全球集装箱运输量在2008年可能增长10%—11%。这数字当然不如去年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变化以及中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变化。预计未来数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会比今年增长更多,可能增长12%或13%。” 
“有人认为国际海运业开始衰退,可能是出于目前航运业的供求关系。”柯林说,目前航运业的需求量很大,贸易量也很大。面对大量需求的时候,船商订购了很多新船,从而导致了目前出现的运力略微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这样的情形并不用担心,在形势好的时候,船商多订购一些船,在形势稳定时少订购一些船,最终会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尽管还会有一些新船出现,但全球贸易的供求关系总体上是平衡的。 
极力看好中国市场 
对于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市场的马士基航运公司来说,这近30年的发展使其早已植根于中国。如今马士基航运在大中华区拥有45个办事机构,员工超过2000人,平均每周泊靠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的集装箱船达90航次,该公司也积极通过A.P.穆勒—马士基集团及APM码头公司在中国港口进行投资。柯林一再向记者表示,他们希望在中国寻求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柯林坚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强劲,仍然会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这种增长也许会在某一段时间发生起伏,但丝毫不会影响他对中国市场的极力看好。“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从近期来说,我们期盼中国能够成功举办奥运会,马士基航运的业务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从长期来说,我们期待着中国经济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业务不仅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而且要在中国内陆地区得到良好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港口基础设施,这让柯林印象深刻并对此举深深赞许。与此同时,柯林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随着生产商不断向内地转移,如何使转移到内地的生产商和生产地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码头等基础设施的经营费用会有所增加,人才方面会出现短缺。柯林告诉记者,马士基航运希望也正在帮助中国培养更多的航运人才,并和中国的客户一同构建经济高效的物流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