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物流业状况一览

2008-4-7 17: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台湾物流业一直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求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流配送的发展,其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对物流的认识 
  台湾地区对物流概念的正式引进缘起美国。美国物流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 Management)于1985年时将“物流”定义为“自起始点至消费点有效率的规画、执行、控制,并将成本流、原物料、在制品与制成品及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其目的在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于1993年时,台湾地区物流协会对物流一词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需求”。因此,简言之,物流是指在商品贩卖交易程序及所有权移转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商品流动的活动。
  物流既是与商品流动有关,因此随着商品形式的不同,物流也可以大致分成三种来探讨。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商业司所发行的台湾地区《连锁店发展年鉴(1994)》中,认为物流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及销售物流三种。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及销售物流构成广义的物流范围,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负责的是生产前与生产中的物品流通,目的在于能及时、有效的提供生产所需对象,而销售物流负责的是生产后的物品流通,目的是将制成品从生产地点运送到消费地点。狭义的物流就是指销售物流,也就是以下所要探讨的物流范围。
  物流具有联结上流生产者与下流消费者的机能,意即扮演着生产制造部门与零售消费部门的中介机能。物流包含6项活动。
  首先是透过搬运工具、设备的使用,而进行装载与卸货的活动。
  其次是将货装载之前的收集、整理及包装活动。
  第三是储存、保管货品的活动。
  第四是输送货品活动。
  第五是依照客户要求,改变货品包装的流通加工活动。
  最后一个则是将物流与信息加以整合的活动。
  因此,物流就是整合装卸、包装、仓储、运输、流通加工、信息等机能,有效运送商品的活动。而所谓的物流业就是,具备联结制造商与消费者、满足多样少量的消费需求、缩短流通通路、降低流通成本等机能及效益,从事商品之加工、包装、仓储、分类、配送等活动之作业者。由此可知,物流业与一般仅负责商品之加工处理、包装、仓储、批发,而不从事配送活动的仓储批发业不同,也与单具配送机能的运输业大不相同,物流业可说是结合信息功能,充分整合与发挥仓储批发与运输业的功能。
  物流业发展概述
  台湾最早的物流业,是在1975年由声宝和新力两家公司为配送旗下家电而共同投资成立的东源储运公司,时至今日,台湾物流业者百家争鸣,由传统多层次而复杂的配送通路,包括大批发商、大盘商、中盘商、小盘商、中间经销商等等,转化成今日由供货商直接透过物流中心将商品运送到各零售卖场据点或是个别消费者之手的型式。
  根据台湾地区产业年报,物流业依其发展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
  首先是由制造商向下整合发展的物流中心,由于制造商为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增加商品的竞争能力,便自行出资设立物流中心,这类由制造商发展的物流中心,包括统一集团的捷盟物流、泰山集团的彬泰物流、味全集团的康国物流、联强物流等。其中捷盟物流仅单纯配送体系内所需物品,其主要客户便是7-Eleven、统一面包的加盟店等。
  第二种是由经销商或代理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物流中心,如德记洋行、农林集团的侨泰物流等,其供货商品广泛,包括食品、日用品、冷冻等,且供应对象不拘,包括全省便利商店、超级市场、零售商、量贩店等各种零售通路。
  第三种是由零售通路业者向上整合发展的物流中心,如顶好惠康超市的惠康物流、全台物流等,前者便是负责提供顶好惠康超市的各种食品及日用品。
  第四种是由货运业者发展的物流中心,如大荣货运、新竹货运、中连货运等,其主要客户不拘,囊括全省便利商店、超级市场、零售商、量贩店等,提供其低温及常温商品。这种由货运业者发展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其它物流中心而言,先天就具备有专业、熟练的物流技术、区域性配送能力,以及广布全省的配送网络等优势。
  物流业者除了因其发展特性不同而有所区别之外,有些物流中心因其提供特别的机能而与一般功能型物流中心有所区别,例如转运型物流中心、中继站或转运站,一般这种物流中心平时并不囤积库存,生鲜处理型物流中心,如台北农产、中青生鲜等,区域型物流中心,如世联货运、环玮流通等,型录贩卖商成立的物流中心,包括安丽、统一超商等。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当地政府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去年5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在与台湾物流业研究学者的交流中曾了解到,岛内所制定的政策对业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关方面的协调、扶持也有很大影响。他说“这种环境如何建立非常关键,相比大陆在这一方面还做得不够,应努力完善适应业者发展的法规。”
  总体而言,台湾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6、70年代,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十大”建设,进行高速公路、机场与港口的建设,打通了北高两市交通的任督两脉,使台湾一下子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商贸活动开始频繁起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物流的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台湾完成工业化之后,经济部商业司紧接着推动流通自动化,将自动化扩展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物流4大领域之中,至此物流正式成为台湾发展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
  2004年5月,台湾物流协会秘书长钟荣钦先生造访北京时对台湾10年来物流发展因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
  一、企业市场国际化,方可实现规模化
  台湾物流发展与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湾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很大,企业的弹性应变能力很强。台商到各地经商,使本地经济延伸至国际市场,促使了企业规模化。台湾电脑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50%,上中下游的协调非常重要,供应链运作相当成熟。10年前物流业在台湾兴起,也接受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特别是日本的。经过引进、吸收、改造。逐步实现了物流理念和技术的本地化,目前而言,台湾的食品和饮料的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哪个产业的友展程度好,与之相适应应的物流业的发展出就成熟度高。
  二、产业结构转型,物流业得到升级
  由于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很多产品需要进口,流通服务环节就成为影响台湾经济贸易成败的关键。物流业因此受到各界的关注,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得到了许多的便利。而吸引国际物流资本也从多方面提升了台湾物流产业的技术标准。10年来.台湾流通连锁业的发展,促进的物配配送业进步。7-11在台湾的经营就非常成功,后期的物流管理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供应链锻炼了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能力
  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原材料最便宜和最适合生产的地方设立工厂,在价格最好和市场最有前景的地方行销产品,在人才最丰富的地方设立研究和发展中心。各种不同公司的机构散布的各个国家相地区,要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全球物流网络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台湾主要以外销为导向,许多企业到内地、到东南亚到世界各地投资。外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很大,如IT业的许多产品实际上都外包给台湾的厂家,为了配合国际大客户的需要,台湾企业就必须克服物流上的困准,发挥供应链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和下游装配厂商作用,满足客户对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训练了台湾物流企业跨区域的实际运作能力。
  物流龙头企业及其运作模式
  一、“双子星座”领衔台湾物流业
  时至今日,台湾物流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荣货运与东源物流为龙头,众多专业物流公司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大荣货运与东源物流以其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台湾物流业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当之无愧地成为领衔台湾物流业的“双子星座”。
  大荣货运是台湾目前最大的物流公司。大荣创建于1954年,以新台币17万元,货车10辆起家,主要经营路线货运;经过47年经营发展,企业实力和规模不断扩大,到2000年资本总额已达52亿新台币,员工近4000人,货运车辆达2700多辆,具备较强的陆、空货运能力,年营业额高达45亿新台币。
  相比老资格的大荣货运,作为“新贵”的东源物流只能算“小字辈”。1975年,由声宝、新力、王冠电器等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新台币成立了东源物流公司,这也是前文所提到的台湾地区最早成立的专业物流公司。东源物流最初主要为股东提供家电产品的配送;到70年代末,由于台湾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欧美家电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台湾市场,使得物流配送需求剧增,东源物流适时转型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综合经营仓储、货代、配送等业务,2000年营业额达10亿新台币之多。
  除了上述两家龙头企业之外,台湾近几年还涌现出来了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配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使本来竞争就很激烈的物流行业更是显得空前热闹,台湾物流社会化的程度也得以不断提高。
  二、资讯科技决定企业经营绩效
  大荣货运与东源物流能在内部作业流程与外部配合机制异常复杂的物流业中保持长青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拥有稳健的资讯(信息)科技基础,否则很难达到快速交货与高品质的顾客服务。
  首先对大荣来说,资讯科技为大荣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除了原先经营的路线货运,已形成快速宅配、常温与低温作业三大服务体系,并成为全方位的物流供应者。目前大荣以IBNAS/400电脑作为资讯基础,为了强化竞争优势,大荣执行董事陈汉宗从1997年开始逐步规划ERP、CRM与KM三大信息管理系统,现阶段已完成呼叫中心建设,目前正计划与台湾资策会合作安装Lrout平台,逐步进行知识管理。
  另外,资讯科技对于大荣的下单与货物追踪两项系统的效益提升很多。例如,以往客户,必须通过传真或电话进行下单,现在只需通过“跨平台数据传输系统”,就可以让客户进行资料连接与信息共享。目前,大荣正积极与微软公司合作设置Biztalk系统,提供客户另一个作业平台。此外,在货物追踪系统部分,除了大荣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掌握货物的流向外,客户不论身在何处,只要在大荣网站首页上输入托运单号码,就可以清楚查询货物的动向。
  目前,大荣正积极转型为国际物流企业,并选定由CA公司的子公司“组合建致国际公司”提供的“MK-TPL第三方物流资讯系统”,协助大荣建设专业国际物流管理系统。此套系统除了能让大荣透过增值服务的提供,增加客户满意度外,更可利用系统控制点达成仓储作业标准化,增加资源利用率及降低管理成本。其全方位智慧仓储管理系统功能中多公司、多币种、多语系、平台与资料库独化的系统架构,可完全配合大荣走向国际舞台。
  对东源来说,其业务涵盖仓储、共同配送、宅配以及搬运四大服务体系,其中以仓储最需要依赖资讯科技。无论是收受单据与发票,还是进行货物盘点,或是货物追踪等,都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这两大系统作为物流信息技术支撑的骨架。资讯科技不但为东源顺和进行单据收受作业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也让厂商能够随时掌握库存数量,最重要的是每天所进行的货物盘点,可以让厂商清楚产品的销售状况,有助于行销决策的参考。
  尽管大荣与东源的资讯科技建设相当完善,但他们却认为,来自不同产业客户使用不同的平台是目前最大的管理障碍,光靠买套软件难以克服这种障碍,加强研究开发共通平台才是当务之急。(未完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