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推进经济跨越发展

2008-4-7 16: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4月1日) 
    同志们: 
    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强开放合作”的部署,承接产业转移是最重要的突破口。从我省的发展需要来看,承接产业转移是一项全局性任务,更是一项紧迫性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这次会议采取现场会形式,组织考察了成都、德阳和眉山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成都市、资阳经济开发区、遂宁经济开发区和天威集团作了大会发言,德阳市、眉山市、广安经济开发区和四川西部鞋都产业公司作了书面交流。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全面动员会,必将对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站在牢牢把握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合作是强省之路。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要条件,不仅具有特殊重要性,而且有着现实可能性。我们一定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维,认清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第一,承接产业转移,既是借鉴成功经验,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必须准确把握新趋势新特点。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后发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最佳路径。从全球经济发展看,“二战”后的几次国际产业大转移,成就了世界经济“奇迹”。日本、西德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得以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也是产业转移创造的辉煌。改革开放后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利用区位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当前,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势明显,国内外资本看好西部、也看好四川。特别是东部地区集中的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受土地、劳动力、环境容量等因素制约,“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层次越来越高。国际和国内产业同时转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转移。二是规模越来越大。据有关方面测算,2007年仅国际服务外包总值就达到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三是来源地越来越集中。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大都是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配套转移。我们要借鉴成功经验,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推进发展的跨越。 
    第二,承接产业转移,既是开放的重点,更是全局性工作,必须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现实举措。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对承接地来讲,具有产业从无到有的突变性、从小到大的倍增性、从低到高的跨越性。我省总体上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就是做大经济总量,就是推进加快发展。去年,我省引进国内外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8%;引进国内省外资金占第二产业投入比重达到59.8%。据对成都、绵阳、资阳等12个市州的抽样调查,过去五年招商引资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0.3%。可以说,全省发展势头好的地方,都是引进项目富有成效的地方;各地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和亮点,大多是引进形成的。承接产业转移,资金、技术、品牌、市场随之而来、一步到位,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这项工作抓得越好,集聚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发展的后劲就越足。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承接产业转移看成一项开放工作,而是要作为加快四川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来抓。 
    第三,承接产业转移,既是重大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 
    承接产业转移,对我省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差距大,制约很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办法不够多;引进项目层次不高,大的强的不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出川通道不畅;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压力大,竞争很激烈。当前,中西部各省区市竞相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态势逼人。国家商务部推进“万商西进”,中部地区已有9个城市被确定为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在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争夺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些都对我省构成很大的竞争压力。三是机遇大,时间很紧迫。据分析,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只有3至5年,国内东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机遇是流动的资源,稍纵即逝,失不再来。能不能抓住这轮产业转移的大机遇,对我们是一次现实考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当务之急,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意识,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新工作理念和思路,找准我省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围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培育壮大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切实把握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要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突出企业主体,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格局。二是要更加注重“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寻求实力投资者,引进大企业,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三是要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在承接过程中创新,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四是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向我省转移,不能“来者不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图一时发展。五是要更加注重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承接产业,发展特色区域经济,避免区域内产业同构和无序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可能转移什么产业,我省需要承接什么产业,找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一)依托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东部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驱动。我省在基本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能够满足东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的需要。据测算,我省综合商务成本约为沿海地区的75%,其中劳动力工资水平比沿海地区大约低40%,工业用地价格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沿海地区。特别是用电、用气的价格有下降的空间,而且保障比较充足。我省水能资源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都在加快开发。通过努力,可以让落户四川的企业用上比较便宜的电和充足的气。我们要充分利用综合成本较低这一比较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产业。 
    (二)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在当前的产业转移中,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向西转移趋势明显。我省资源富集,特别是水电、钒钛、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得天独厚,是招商引资最大的“卖点”,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大的优势。但总体加工利用水平低,缺乏精深加工,有的甚至是直接卖资源、卖原材料。要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引进“吃电”、“吃钢铁”、“吃气”的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我省粮油、生猪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要积极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变种养业大省为农副产品深加工强省。 
    (三)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产业优势突出,多晶硅、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产业潜力较大,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具备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要围绕我省“7+3”产业发展规划,列出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要以我省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转移企业,与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产业配套,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四)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两头在外产业。随着国家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东部地区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急需开拓新的市场,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把产业转移到市场辐射面更广的地区。我省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上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要通过加快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经济高效、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用好国家加工贸易新政策,引进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推动我省加工贸易产业加快发展。 
    (五)依托科教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从一般加工项目逐步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到技术转让和研发转移,客观上要求承接地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充足的专业人才。我省是科教资源大省,有国家在川科研机构184个,高等院校76所,两院院士59人,科技实力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明显比较优势,有基础、有条件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英特尔、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等知名大公司落户四川,就是看中这些有利条件。我们要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落户四川,转移高科技项目,设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六)抓住新兴机遇,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原来由自身完成的软件开发、IT技术支持、财务结算、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境内外专业服务提供者,从而优化产业结构,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据测算,到201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产值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引进优势服务外包企业,打造一批专业化服务外包公司,支持成都建设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三、加强基础工作,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改善投资环境是关键。要围绕形成竞争优势、增强承接能力,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打造工业园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首先要解决“引进来往哪里放”的问题。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一要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依托我省现有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8个省级开发区,结合产业转移和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搞好规划衔接,着力优化园区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明确园区的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建好现有园区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二要完善园区承载功能。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重点抓好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强化园区能源保障,确保价廉安全的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使园区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基地。三要创新园区建管机制。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模式,组建和引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础开发公司,进行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滚动增值,促进园区建设管理市场化、企业化。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省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通过创新园区开发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园区成为我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窗口。 
    (二)搞好项目包装推介。要及时掌握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最新动态,及时让企业和客商了解四川,做到多渠道收集信息,全方位实现对接。一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全省的重点项目要统一策划包装、统一推介发布,建好全省外商信息库、产业承接项目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根据我省具有承接优势的产业项目,跟踪沿海地区重点城市重点产业分布、中央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掌握国际和沿海地区需要向内地转移产业的情况。二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建立长期稳定的招商引资机制和渠道。开展干部挂职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地区进行驻点招商,重点跟踪有转移倾向的项目,提高产业承接的成功率。三要拓宽交流合作渠道。积极开展与东部及沿海地区政府间的经贸合作,密切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行业协会及商会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的交流,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做好与在外川籍成功人士的沟通,促进“回引”创业。 
    (三)用好开放合作平台。西博会是我省承办的大型国际经贸盛会。今年是第九届,要在巩固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现在博览会很多,只有办出特色才会收到成效。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长期办展的机制。一要突出开放性。我们在名称中加上“国际”二字,称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就是要办成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的平台,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西部大开发,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扩大开放,以大开放带大开发。二要突出西部共办。我省只是承办。要办成西部12省区市自己的博览会,只有这样才会越办越好。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体现共办的要求。三要突出虚实结合。不仅要有展会,还要有论坛;既要有柜台,也要有讲台;既要有看的,也要有听的。除了商品交易之外,要有政治上的互动、思想上的交流、观念上的撞击。四要突出招商引资与商品交易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精心设计各项活动,博览会一定要算经济账,讲经济效果,让参加的各方都能从中受益,这样才能长期坚持。五要充分发挥博览会的带动作用。各市州各地都要主动对接博览会,运用博览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推动当地的开放和发展。通过全省的共同努力,真正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办出影响,常办常新。 
    (四)加快交通物流建设。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取决于低成本的流通,基础在良好的交通设施和便捷的现代物流。一要大力破解交通制约。以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出川大通道建设。优先发展铁路运输,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加速扩建泸州港和宜宾港集装箱码头,抓紧新建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构建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运输、配送、仓储等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健全流通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化配套服务。三要大力改善通关条件。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在我省设立内陆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要切实提高通关能力,建立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有效的联络协调机制,加快电子快速通关建设,努力为企业便捷、低成本通关创造条件。 
    (五)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要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努力推动政策创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提出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四个方面的政策,财政政策在规费减免、国企改造、品牌建设、自主创新、服务外包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税收政策突出对承接鼓励类产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扶持。此外,还制定了科学规划布局、壮大承接载体、搭建承接平台、改善承接条件、完善促进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强化组织领导等具体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今后要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政策创新的一个方向。比如,在园区集中建设排污治污等公共设施;由政府负责或者给予补贴,为企业培训职工;对专门产业转移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等。 
    (六)营造良好政务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的主要因素。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要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大力转变机关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要推行行政综合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同时,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安全的法制环境、文明卫生的城乡环境、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形成客商近悦远来、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开创产业承接工作的新局面 
    承接产业转移,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战略性的实际工作,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有序推进,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充分开放合作的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全局工作进行部署。要实行承接产业转移“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相关政策要亲自研究,对重大项目信息要亲自掌握,对具体难题破解要亲自协调,一级抓一级,确保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省上将成立“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组织保障水平。要建立务实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实施省市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合力。 
    二要制定承接规划。要在我省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产业承接方案,既要发挥我省整体优势,又要避免无序竞争。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实现区域间产业优化布局和集约集聚。要制定承接鼓励类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推进产业承接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项目引进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要建设专业队伍。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软硬环境的竞争,更是人才智力的较量。各地要适应当前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谈判队伍、营销队伍和项目推进队伍。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设置承接产业转移的专职队伍,把开放意识强、善于谋划和推进区域合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重要岗位,把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产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吸纳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第一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交流、挂职锻炼,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在新形势下推进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强目标管理,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作为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和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中签约的重点项目,坚持部门督办责任制和跟踪落实责任制。要鲜明激励导向,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与干部选任、奖励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引进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等方面业绩突出的园区、部门、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特别要让敢抓善抓产业承接的干部政治上有进步,经济上有奖励,工作上有舞台。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问责,对损害投资环境、影响产业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同志们,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事关当前和长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抢抓机遇,开拓奋进,不断取得产业承接新成效,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努力奋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