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医药流通,谁执牛耳?

2008-4-5 12:0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受平价药店的价格刺激,医药流通企业不得不绞尽脑汁节约流通成本,改造流通环节。2月底,全国首家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在北京亮相,一改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从“仓库”到“仓库”的物流模式。 
   
  信息化改造医药流通 

  这一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由北京市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药股份)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对原物流中心在建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建成。这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的IT元素包括: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北京五凡科技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以及ERP系统。中心实现了药品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实时化。 

  北药股份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就像一个“物流和信息流的处理工厂”:大宗药品进仓后通过高速垂直升降机进入各楼层,然后由叉车送到高位托盘货架和分类存储区,各存储区的货物按照药品种类和销售快慢分区、分层存储。仓储管理信息和客户订货信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分类处理,并传达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和设备,后者根据指令进行诸如上架、移仓、补货、盘点、拣选、传输、配送等操作。 

  “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后,订单处理能力提高了100%以上,货物拣选差错几乎为零,配送时间缩短50%,减少劳动成本40%。” 北药股份许嘉平对于公司新建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评价很高。下一步,北药股份将依托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委托配送业务,实现服务增值。西门子德马泰克在筹建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未来的扩展能力,使北药股份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可能。 

  华为、联想等公司都使用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原本这些只有国内IT行业佼佼者使用的物流设备,现在却开始在医药流通领域应用,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医药物流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物流黑洞 

  医药领域有三大问题,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保证医药供应,二是怎样降低药品成本,再有就是假冒伪劣药品冲击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只能借助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治本的办法。现在药品价格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物流成本高。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21.5%,发达国家是10%左右。” 

  “业界称这为物流黑洞”,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佘清舟谈到,医药流通企业也因为流通领域的高成本头疼不已。“现在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润很低,像我们这种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一点点利润,年收益率肯定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西部医药的副总经理谭小凡坦言,一般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率应该在15%左右,而现在大多数医药配送中心的毛利率不到5%,有的甚至不到1%。 

  在整个医药物流行业利润偏低的情况下,能够支撑医药配送中心正常运转的,大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药品生产企业。根据《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2004年年底之前,国家将扶持建立5到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使其销售总额达到全国销售额的70%以上。各个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垂青”,不惜重金打造医药配送中心,并且大多实行低价策略以吸引购货商,抢占市场份额。北药股份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就是原国家经贸委直接联系的34家物流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医药行业唯一的一个,也是竣工投产并通过试运行考验的第一家。此后还有近20个医药物流项目引进国债计划都在进行之中。 

  促使医药流通企业痛下决心改造医药流通环节的一大功臣是平价药店。平价药店所到之处城市整体药品零售价格降低,2003年平价药店攻破曾被称为“最后堡垒”的上海,最初结成同盟誓不降价的本地药商不久分化,约500家药店迫于客源大量流失跟随降价。200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在上海开办平价药房将不再受开办数量和地理间距的限制。平价药店的生猛气势波及到被喻为“坚冰”的医院药品销售体系,要降低药品价格,就不得不降低物流成本。 

  与平价药店相辅相成的是医药连锁经营,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行业协会,近年来都把连锁经营作为医药零售的既定目标。2003年,许多商家通过收购、合作,甚至引进外来的先进管理方法等方式进行连锁扩张。北京同仁堂集团计划在2005年前开设600家零售药店,其中400家将通过加盟及专柜形式设立;海王星辰宣布了5年开设1000家的扩张战略,预计在连锁药店上的资本投入达上百亿;上海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店面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四个城市,预计年底可达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扩张;三九集团则扬言3年建立8000家门店。为提高医药连锁企业的门槛,“10家以上分店,自备配送中心”是政府提出的两条硬条件,自建配送中心存在规模小、不专业、反应不直接等缺点,导致配货时间慢,差错率高,这使得对于社会化的医药物流需求激增。 

  流通体系“降级” 

  传统的医药流通环节由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组成,最终到当地的医院或者药房销售。佘清舟认为:“这种四级制度一方面导致很多小型不规范操作的医药流通企业存在,现在已经有一万五千多家拥有医药批发经营牌照的企业,从1998年到现在国家再也没有批过一张医药批发经营牌照,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兼并以及GSP认证砍掉部分企业。层层环节也加大了流通成本,理想状态下的医药流通应该是三级制的,医院和药店分家,从医药制造企业经过医药流通企业,直接到消费者。” 要在国内的医药流通市场做到这点,就必须有专业的医药流通服务商,或者说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这是北药股份想做的,也是民生医药现在所作的。作为我国首家获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由民营企业组建的公用型医药配送中心试点,民生是纯粹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而要做到全国性的调配药品,是否拥有巨大现金流是关键。佘清舟预测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兼并将掀起风潮,“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资金不足,在这种分散竞争的态势下,一些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或以零利润去抢占市场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样经营效率差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优化组合。2004年底是最后的期限,现在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巨资,或并购重组医药流通企业,或斥资建设医药销售网络和渠道,强势介入医药流通行业。”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比如美国药品批发行业,95%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巨头占据,医药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帐。 

  北药股份做“寡头”的想法很强烈,但如果按现在的计划,北药股份配送中心未来在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其他供应商和客户甚至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模式下的利益纠纷不可避免,能否成功有待考证,至少在其他领域鲜见成功案例。佘清舟认为民生纯粹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也有着巨大的风险,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物流、会展交易、电子商务(Multi-Service)网络平台,以及以民生医药综合业务平台为基础,提供以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学术交流、市场研究、申报代理、营销咨询等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产品。“习惯了传统医药物流的供应商,能否认可我们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大的困难。因此我们现在还是试点。” 

   “只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医药流通领域会产生如同家电零售业的国美那样的巨鳄。”佘清舟描绘了医药流通业的未来,但没有说这是不是民生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