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世界眼光打造“深圳服务”

2008-4-5 3: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调研时强调,深圳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深圳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报告强调,深圳要争当解放思想的先锋,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发展跨越;要跳出深圳看深圳、以世界眼光发展深圳,要建成能与世界名城媲美的国际化城市。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需全方位努力,而加快服务业发展,打造“深圳服务”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打造“深圳服务”品牌是深圳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建设世界名城的重要举措。 
    “深圳制造”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享誉全国,甚至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全球。而作为与“深圳制造”对应的“深圳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深圳制造”品牌。当前,在继续打造和提升“深圳制造”品牌的同时,应着力打造“深圳服务”品牌。 
    深圳与世界名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业方面,具体差距主要表现为“两小两低”,即:总量小、比重低、品牌影响力小、产业融合度低。下面,就以新加坡服务业和深圳服务业发展情况,来进行一下比较说明。 
    从服务业总量和占GDP比重方面看。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人口总量少,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当高。2006年,新加坡GDP1321.61亿美元,人均GDP2.95万美元;服务业834.94亿美元,占GDP63.18%。 
    2006年,深圳GDP5813.56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下同),合744.50亿美元,仅相当于新加坡GDP的56.33%;人均GDP69450元人民币,合8893.93美元,还不到新加坡人均GDP的三分之一;服务业2757.06亿人民币,合353.08亿美元,相当于新加坡服务业的42.29%;服务业占GDP47.43%,比新加坡服务业占GDP比重低15.7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深圳服务业总量小、占GDP比重低。今后深圳服务业发展要着重增大总量、提高比重。 
    从服务业体系和主要行业发展水平方面看。 新加坡服务业体系完备,业态多种多样,传统服务业发达,高端服务业也发达,既能满足为制造业服务配套的需要,又能满足为人民生活服务配套的需要;既能满足为本地服务配套的需要,其支柱行业又能辐射亚洲乃至全世界。2006年,新加坡主要服务行业产值情况为,批发零售业184亿美元,运输及通讯业137亿美元,金融服务业125亿美元,旅游业收入78亿美元。依托这几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新加坡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著名旅游城市的地位。 
    2006年,深圳主要服务行业产值情况为,批发零售业567.16亿人民币,合72.62亿美元,不到新加坡同业的40%;金融业470.49亿人民币,合60.24亿美元,不到新加坡同业的一半;旅游业收入460.91亿人民币,合36亿美元,不到新加坡同业的一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254.91亿人民币,合32.64亿美元,不到新加坡同业的四分之一。因此,今后深圳服务业发展,要着重完善体系、丰富业态、增多品牌、提高质量和档次,向世界名城看齐。 
    从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各行业之间融合度、关联度方面看。新加坡产业融合度高,不但体现在服务业内部,也体现在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从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关系看,新加坡转口贸易业和运输与仓储服务业直接密切相关,相互促进。金融、交通、旅游、商务服务和技术服务等领域,都与进出口贸易相关。金融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都起到“血管”的作用,而各行各业对金融服务业又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商务服务业的情况也是如此。 
    从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看,新加坡政府注重本地制造业发展,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政策。新加坡制造业比重较大,制造业中的支柱行业电子电器、炼油和船舶修造,称雄世界。针对强大的制造业,新加坡服务业很好地发挥了配套服务的作用。2006年新加坡批发贸易中,排名前两位的贸易品均与制造业中的支柱行业有关,汽油和汽油制品为第一大贸易品,电子产品为第二大贸易品。新加坡水上运输发达,与其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其船舶修造业发达有关。反过来,水上运输也促进了船舶修造业的发展。船舶修造业和炼油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自然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 
    与新加坡相比,深圳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良性互动融合不够,服务业各行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今后深圳服务业发展还必须注重提高产业融合度。 
    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构建体系,比照世界名城标准,打造“深圳服务”品牌 
    打造“深圳服务”品牌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构建体系,既注重现代服务业,也不放弃传统服务业,根据自身已有基础和潜在优势,树立世界眼光,比照世界名城标准,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深圳服务”品牌,构建立足本地、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深圳服务业体系。 
    (一)打造“深圳金融服务”品牌。按照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标准,打造“深圳金融服务”品牌。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银行、证券、基金、担保、保险等金融行业。 
    (二)打造“深圳物流服务”品牌。按照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标准,打造“深圳物流服务”品牌。在巩固发展国内物流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建设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和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三)打造“深圳文化服务”品牌。按照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标准,打造“深圳文化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领域的品牌。 
    (四)打造“深圳商贸服务”品牌。按照巩固、发展、壮大全国最重要的进出口基地和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标准,打造“深圳商贸服务”品牌。在发展壮大国内商贸机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贸机构。 
    (五)打造“深圳信息服务”品牌。按照世界名城信息服务的标准,打造“深圳信息服务”品牌。 
    (六)打造“深圳外包服务”品牌。按照建设全球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标准,打造“深圳外包服务”品牌。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企业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七)打造“深圳旅游服务”品牌。按照建设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标准,打造“深圳旅游服务”品牌。着力打造旅游景区品牌、酒店品牌和旅游服务机构品牌。 
    (八)打造“深圳会展服务”品牌。按照建设国际著名会展城市的标准,打造“深圳会展服务”品牌。着力打造会展业务品牌、会展公司品牌和会展场馆品牌。 
    (九)打造“深圳餐饮服务”品牌。按照“吃在深圳”、建设国际美食之都的标准,打造“深圳餐饮服务”品牌。着力打造世界各地风味品牌和食肆服务品牌。 
    (十)打造“深圳中介服务”品牌。按照国际化、专业化的标准,打造“深圳中介服务”品牌。着力打造法律服务、会计咨询、知识产权、公共关系、经纪与人才猎头、产权交易等专门专业服务品牌。 
    政府全力扶持,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打造“深圳服务”品牌须采取过硬的政策措施 
    打造“深圳服务”品牌,需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要在建设制度、营造环境、培育市场和发展主体方面下功夫。 
    ——政府大力支持。在打造“深圳服务”品牌方面,要通过良好的公共政策,发挥好政府调控“有形”之手的作用。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确立打造“深圳服务”品牌的战略定位、战略思路和战略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导向政策,设立相关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等。 
    ——发展社会组织。在打造“深圳服务”品牌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和各类各级商会组织在行业品牌规范标准、培育打造、宣传推介、行业自律和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为其他产业和行业配套服务的作用,同时使其自身品牌化。 
    ——扶持民营经济。要鼓励民营服务业提高品牌意识,提高经营质量和档次,以国际名城服务业水平为标准,做大做优做强,为打造“深圳服务”品牌作贡献。 
    ——积极吸引外资。打造“深圳服务”品牌也要以全方位开放姿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吸引外资进军深圳服务业,参与打造“深圳服务”品牌,促进深圳服务产业国际化。 
    ——加强深港合作。在打造“深圳服务”品牌过程中,要继续打好“香港牌”,推动深港服务领域全方位合作,努力在金融、商贸、运输、中介服务、旅游、会展、科技、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合作。 
    ——促进产业融合。深圳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要努力拓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服务环节。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态势,提高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关联度。 
    ——增强国际色彩。增强国际色彩也就是要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不但要在经济发展方面,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法制化程度和市民素质等方面向国际化水平看齐。这需要广泛努力,大到政府、社会组织、经济组织遵循WTO等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具体到市民外语普及程度、路标双语指示,等等。 
    ——构建人才高地。打造“深圳服务”品牌,人才是关键。要营造吸引、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和培养并举,建立各类服务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在注重直接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培训机构,引进先进的人才培训理念和模式。 
    ——发展总部经济。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著名大企业集团来深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吸引国内外著名科教文卫机构来深设立机构,留住本地作大作强的经济社会组织总部机构。提高总部机构业务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度,增强总部经济的植根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