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推进港口大开发

2008-4-30 17: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舟山港域位于我国近海南北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及钱塘江的交汇点上,背靠长三角,扼江海联运要冲,与上海、宁波、杭州等中心城市隔海相望,居亚欧、亚美及远东等远洋主干航线的扇轴点,区位优势明显。港域可开发利用岸线总长度2444公里,其中水深超过15米的岸线200.7公里,水深超过20米的岸线103.7公里,资源优势“国内罕见,世界少有”。

  1981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嵊泗县绿华山和普陀区黄兴岛为外轮海产品交货锚地,同时开放沈家门港为国轮外贸运输港;1987年4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舟山港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沈家门、老塘山为对外开放作业区,定海港仅限于对国轮开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以舟山港沈家门、老塘山、定海三个作业区为中心,功能各异、相互配套的口岸开放基本格局。

  凭借良好的区位和深水岸线优势,我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开展港口物流业务,港口发展迅速,效益显著,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1996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进入全国沿海大港行列。1999年突破2000万吨,2001年突破3000万吨,2002年突破4000万吨,列全国港口吞吐量第九位,2003年突破5000万吨,一些大的项目如岙山石油转运基地、老塘山港区、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东海平湖油气田岱山原游油中转站相继建设运行,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开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外贸的不断发展,舟山口岸的检查、检验、检疫机构也不断完善。1987年,舟山口岸系统仅有20多人,现在已增加到600多人。海关、边检、海事、检验检疫、港监、船检等涉外机构始终坚持“在把关中服务,在服务中把关”的思想,为进出口岸的中外宾客和货主提供一流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各单位在普遍推行服务承诺制基础上,借鉴国际现代化大港口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1998年开始实行报关、报验计算机网络化,使口岸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展顺利,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从2002年的4068万吨,到去年一举突破亿吨大关,达1.14亿吨。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到2006年,我市新建、续建、在建重大港口项目17个,新建码头51座,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全港域拥有定海、沈家门、老塘山等8个港区,有生产性泊位3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1个。港区布局合理,泊位配套齐全。舟山港域已发展成为以水水中转为主,集大宗物资中转储备基地、上海航运中心深水外港和大型船舶服务基地于一身的深水良港,进入世界级大港行列。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的海洋经济大发展时期已然到来,舟山凸显出更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舟山的港口好像高昂的龙头,将带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一同腾飞,舟山港域迎来了更加灿烂的明天。

  链接:
  舟山港开放一览表

  一类口岸定海老塘山、沈家门墩头
  二类口岸嵊泗的嵊山、泗礁、大洋;岱山高亭;普陀的桃花六横
  外轮联检锚地虾峙门、岙山油轮锚地、马峙锚地、普陀山锚地、野鸭山锚地、黄兴锚地、绿华锚地
  对外轮开放的码头岙山25万吨原油码头马迹山25万吨矿砂码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