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应用促使中国卡车品质不断飞跃

2008-4-28 15: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几年,随着我国卡车行业的发展,卡车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越来越多的国产卡车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武装”,向着大功率、大吨位、高效率、舒适性、可靠性和节能环保方向阔步迈进。虽然这些技术在欧美国家的卡车上已然流行或成为标配,但在中国卡车上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那么到底是哪些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卡车面貌一新呢? 
承载力提高
    随着对高承载车辆的需求,具有更高承载能力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和通过性的轮边减速驱动桥逐渐代替以前的单级减速驱动桥。常规的单级减速驱动桥的齿轮包(俗称牙包)中有一组锥齿轮用以减速。由于盆齿较大,车桥牙包也必须加大,所以桥壳自然就随着承载力增加而变得笨重,离地间隙变小了,通过性也变差了。轮边减速桥的结构是,半轴的末端是小直径的外齿轮,周围有一组行星齿轮,轮毂内有齿包围这组行星齿轮,以达到减速驱动的目的。其减速性能更好(驱动力加大),车辆通过性能大大提高。
    V型推力杆也是适应新的使用情况而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车辆严重超载后,以前的推力杆易损坏,桥壳受冲击大时易变形,同时导致桥壳后盖焊接缝开焊。以前的悬架系统对底盘的保护不够充分,冲击大时影响底盘可靠性。而采用V形推力杆后,将作用力均衡分配给两边纵梁,在桥与板簧之间采用减震模块,有效减轻了对桥壳和底盘的冲击。
    为了获得更高的承载能力,车架技术也在得到改进。变截面车架、采用高密度钢的车架正在得到应用。而如中国重汽的HOWO车型,通过对斯太尔设计理念的吸收,加宽了车架设计宽度,对车体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承载能力。
    追求节能减排
    进入新世纪以来,降低汽车排放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很多的技术升级也因此展开。对卡车的排放而言,相继经历从欧零排放水平到现在的欧Ⅲ排放水平的快速转变。在斯太尔发动机引进的时候,我国还没有排放标准意识。随着欧Ⅰ、欧Ⅱ的实行,我国发动机也通过改进工艺、发动机优化设计以及改善油品等方式,很快就达到了欧Ⅱ排放标准。
    不过,从欧Ⅱ排放标准到欧Ⅲ标准,国内的发动机便经历了一个质的提升,发动机控制系统也由机械式(燃油喷射)控制转换到电子控制方式。其中,主流的国Ⅲ发动机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由于对燃油的精确控制,同时也降低了燃油消耗量。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对每个喷油嘴的喷油量、喷油时刻进行精确控制,能使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达到最佳的平衡;喷油系统压力比传统柴油机要高出3倍,最高能达到200MPa(而传统柴油机喷油压力在60~70MPa),压力大雾化好燃烧充分,从而提高了动力性,最终达到省油的目的。此外,通过公共供油管同时供给各个喷油嘴,喷油量经过ECU精确的计算,同时向各个喷油嘴提供同样质量、同样压力的燃油,使发动机运转更加平顺,从而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舒适的驾驶室
    在国内卡车企业中,福田欧曼率先对驾驶室进行改进,并最早生产出四点悬浮驾驶室。刚刚推出之时,开惯了弹簧悬架的驾驶员说身在其中有“轻飘飘的,心里不踏实”的感觉。不过,随后便对其赞不绝口。四点全浮式减震系统全面提高了车身减震水平,提高了舒适性,降低了驾驶员疲劳度。而且,全浮悬置允许在突发事件中车身发生水平面内的位移,其有效的缓冲作用使司乘人员更为安全,大大提高了行驶安全性。现在,国内卡车特别是牵引车,四点悬浮悬架又进一步采用了空气悬架,使得舒适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为了提高舒适性,现在卡车上也都采用了人机工程设计的空气悬架座椅,有的车型甚至座椅上有电加热装置等。当然,体现驾驶室舒适性的还包括采用高顶驾驶室,使驾乘人员可以在驾驶室内直立行走;采用宽体卧铺,为驾驶员休息创造舒适条件;仪表板也一改过去一排横列的布置方式——现在的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的仪表盘,使得驾驶员的各项操作都很方便。
    集成化、模块化
    部件集成与模块化设计,是中国卡车引进斯太尔技术学到的最重要的汽车技术之一。笔者曾在几年前采访用户时候,听用户抱怨,由于下雨天雨水经常淋湿车上各种电器的接头,而使得一部分电器损害或者停工。而现在,先进的电器接插件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况,同时统一了规格、增强匹配性,极大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因为接插件之间的接触不良导致的元器件损坏故障。
    CAN总线的运用,可以说也是系统集成的一个例证。在轿车上运用的CAN总线,通过斯太尔王的推出首次运用到卡车上,并在HOWO卡车上得到充分应用。由于CAN总线可以实现车载各种电器(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即时通讯,特别是“心脏”发动机与车载电子系统的通讯,所以在车辆运行状态的监控、智能低温启动控制、组合仪表的数字化信息显示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它把一个机电产品转换为一个“智能产品”,使得卡车性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注重安全性设计
    近年来,卡车的安全性也逐渐提高。而安全基本通过车体的加固设计、被动防护装置以及良好的视野等来实现。
    在驾驶室上,我国现在的卡车都采用了全钢结构或整体钢架构,工艺上都采用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焊装,相对于以前的驾驶室更可靠。另外,国内一些重卡开始配备前防钻保护架,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保护前方车辆、行人的安全。
    近年来,一般在国外卡车驾驶室才能见到的横向稳定装置也逐渐开始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进一步保证行车安全。同时,国内一些卡车也开始选装ABS系统,也许在不久,EBL(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TPMS(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等技术将逐渐应用到国产卡车上,为用户安全保驾护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