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市“拐”否?船东买否?

2008-4-28 14: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目前不明朗的船舶价格走势面前,买?还是不买?这是船公司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上海公司船舶部经理王孝海最近有点郁闷,口干舌燥地陪德国的船东谈了四天,可是对方却不为所动——这已经是该船东第四次到访洽谈。而公司的另外两艘在谈的船舶,船东同样迟迟不肯签下合同。这和前两年船东争相“抢”单不可同日而语。
  这几年,船市年年喊“拐”却年年创出新高,就在大家普遍不看好2009年,认为2008年将是最后的“狂欢”时,接单量却骤然下降。是“拐点”提前来临?还是市场过于恐慌?
  一无斩获
  王孝海异常怀念过去的日子。一个欧洲船东通过邮件查看了船舶规格等技术资料后,工程师、主管商务人员、老总等一行5人来到中国,5天之内,会谈、签合同、船厂视察全部搞定。随后就打来了定金——这意味着这一单船舶贸易已经生效。
  这是2006年的事情,那时最长一两个月也可以完全将一艘船卖出去。去年轻轻松松就卖出去了10艘船,而今年,询价的多、签约的少。前两年王孝海只要将待卖船舶的相关资料一发,10个买家会有两三个直接前来询问。而现在几轮资料发出去也没有反应。
  到现在为止,王孝海的公司今年还一无斩获。手中三个意向客户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但他们始终在犹豫中徘徊。
  美国船东难以拿下,王孝海还能理解:毕竟谁也不知道在交船之日,人民币汇率会变成多少。而以欧元结算的德国船东同样在踌躇。“该船东这次已经待了4天,开始两天谈技术规格还比较顺利。后两天谈到了价格,尽管欧元结算不存在汇率问题,但在付款方式上,双方争论比较大。”
  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了降低风险,买家要求首付20%,而船厂则要求50%。如此之大的悬殊,让作为“中间人”的贸易公司异常为难。
  签约率的下降引起了国内的船舶业的担心。山海关设计所船体室室主任李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在经营层面明显感到了压力。船东的表现不太积极,签约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以前他们都会主动联系我们,但现在的言语和行为却处处透露着迟疑。”
  据悉,中国造船企业今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为815万载重吨,而去年的这一数据为2010万载重吨,占全球份额一半以上。
  岌岌可危
  船东的观望和新船订单的锐减构成了不详的预兆。从去年年底开始,业内出现了船东弃船的现象,几个被弃船的船厂在中国和韩国,而船东则来自欧洲和中国台湾。李军表示,“尽管船东会有部分赔偿,但给船企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大的,小船厂尤其难以挺住。在1998~2000年主要都是船东弃船,导致了私营船企倒闭。”
  当大量弃船发生时,可看出船东对未来航运的信心不足。而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也会对未来的航运业产生巨大影响。
  一位船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在铁矿石涨价问题上,中国作为最大客户却没有话语权,倍感受“欺”。上述业内人士得到的确切消息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在中国海南、黑龙江甚至非洲等地找矿,以保证铁矿石的需求,尽量减少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另外,钢材出口受到严格限制。“不仅要求有出口许可证,而且重重审批,很难拿到;钢材出口关税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原来可获退税15%~9%,现在不仅没有退税,还要增加15%~25%,且技术含量越低的钢材产品,增税越高。”
  “铁矿石进口和钢材出口的减少,也符合今年从紧的经济政策。但对于航运的影响将非常大,因为会使得货物的减少将以亿吨计算。”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冰火两重天
  令王孝海感到奇怪的是,今年一季度,全世界的订单并没有明显减少,韩国新接订单也特别多,中国却大量减少。他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造船成本在上升,船价的竞争优势在缩小。
  中船集团龙穴造船基地制造工程部的林宏武表示,我国目前以散货船为主,受钢材影响比较大。如果成本加大,很多企业的利润会降低。有些企业还可以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则无法做到。
  据悉,一艘5万吨的散货船,基本需要1.1万吨钢材。以上涨幅度为800元/吨计,每艘船仅成本压力就要增加8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配套设施、人工成本增加的部分。
  而一位中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成本还可以接受。前两年接的都是高船价,一艘5万吨的散货船大约4800万美元,增加几百万元人民币不算什么。只是会影响相关企业的利润而已。
  为此,船企尽量提高生产效率,赶工期、早交船。但这也主要限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而已,大多数的民营船厂面临另外一种境地——无法按时交船。
  王孝海说道:“国营船企背靠大树,国家有战略考虑,手中拿着大量订单。而民营船企却不同,前几年,它们为了拿到合同,往往会将价格压得很低。现在成本如此上升令它们风雨飘摇,影响非常大。浙江一些小船企甚至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直接造船,然后找买家出售。这样冒险,如果卖不出去,那就死定了。”
  向左走,向右走?
  研发风险、船东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正在逐渐逼近我国船舶工业。业界忧心:今年是否已经到了船舶业“拐点”?
  这或许有危言耸听之嫌。上述中船集团内部人士认为:“面对处于上升期的中、韩造船业,没落了的日本和欧洲总希望我们‘出事’,因此过多强调我们存在的风险,其实是别有用心。”
  李军也认为,尽管船舶的经营层面出现了徘徊,但由于前两年接到大批订单,船厂建造仍在如火如荼进行,船台至少可使用到2011年。因此即使有影响也会到2009年、2010年出现。今年繁荣的船市基本面不会有变。
  来自中船集团的内部重要会议显示,中国船舶工业不会就此满足,今后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韩国不会轻易让出第一,而我们也是一定要第一的。韩国扩张,我们也扩张——中韩对决。”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间,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及时承接国外产业转移,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分析师李磊表示,船台紧张使船舶供给并不多,与需求的下降相结合,并未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这样的供需特点和成本传导的压力使船价不降反升。“2007年是超高增长,今年一季度新签订单量的下降,至少说明市场不如去年那么好。但反映船价综合水平的克拉克松船价指数现在在高位横盘,‘拐点’之说不好判断。”据悉,虽然今年市场的总体趋势比较谨慎,但业内真正担心的是2009年以后的行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