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交通港口进入“大桥时代”

2008-4-23 14: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文文
    3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宁波市委副书记唐一军,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勇对境内外100多家媒体的记者宣布: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5月1日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距离将大大缩短,上海和宁波的陆上距离缩短110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将形成一个两小时的 “金三角”交通圈。而据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预测,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
积极的影响
    大桥通车后,与原沪杭甬高速公路相比,节约在途时间1个小时,到上海只需两个半小时。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调整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促进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形成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加快宁波建设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宁波是国家确定的42个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纵向位于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中部,横向与上海同为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的东部起点,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沈阳-海口高速干线和国家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优化了国道主干线的路网布局,将加快推动宁波由交通末端向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的重大跨越。
    加快大融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调整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促进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杭州湾跨海大桥往北将依次接入乍(浦)嘉(兴)苏(州)高速、苏(州)(南)通大桥,宁波往浙北、苏南区域的里程将同步缩短,可以大大缩小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进一步密切嘉兴、宁波、绍兴、台州等城市的联系,促进浙江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对外开放扇面的形成,有利于将这一区域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汇成大物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大大降低道路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后,将缩短甬沪之间的距离,节约在途时间。按国家规定标准测算,预计在该通道20年营运期间内,可节省燃油500万吨,累计可降低运输成本、节省旅客时间和减少交通事故等三项社会效益折算金额高达443.7亿元,平均每年22.19亿元。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将重构区域货运流向,优化运输服务网络,大桥的通车将推动宁波物流业的发展壮大。
    完善大交通——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促进宁波市民航、铁路、道路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良性有序竞争,提升运输服务质量。目前,宁波到达或途经上海的铁路列车有9对,运行时间为3.5~5小时。宁波至上海航空日均航班4~6个,飞行时间约0.5小时。宁波至上海高速大巴日均开行51班,开行时间4小时。大桥开通后,宁波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客运运行时间将缩短到2.5~3小时,预计将吸引相当的铁路、民航客源。同时将于2009年完成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着手建设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并开行宁波至上海动车组高速列车,铁路客运的竞争力也将同步提升。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进一步促进宁波市公、铁、空客运市场的有序竞争,有利于提升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崛起大港口群——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带动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长三角地区集聚着中国港口生产最繁忙、运输发展最快的港口群。对外交通的阻隔,限制了港口集聚辐射功能,收缩了港口经济腹地的拓展,而大桥开通后,宁波-舟山港通往苏南、浙北地区,上海港通往绍兴、温台地区的交通都将更为便捷。根据2004年国家批准的《长三角地区港口建设规划》,预计2010年长三角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超过14亿吨,集装箱突破4050万标箱。2007年长三角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223万标箱,其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多年来保持大陆港口第一、二大港地位,原预测指标已提前达到。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持续增长的巨大货运需求不是任何一个独立的港口所能承接的,必须依赖整个长三角港口群来共同完成,来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长三角区域港口,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对货主来说,可选择的余地更大,对港口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必将促进各港之间有序竞争、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更高的要求
大桥的开通,将使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客流、物流、经济流的走向发生变化,这对于宁波交通事业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主动适应交通运输格局的新变化、新要求。大桥开通本身将引发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格局新一轮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运输网络一体化进程加快、客货流动更加频繁、运输组织更加高效、运输服务要求更高,并且交通运输需求将趋于多样化和快速增长的态势,更加注重便捷舒适,追求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随着大桥的开通,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结构都将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交通部门抓紧做好交通运输的规划布局、运输方式、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工作。其次要主动调整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功能的新布局、新优化。随着大桥时代的来临,宁波经济社会将迅猛发展,接轨大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宁波大都市圈都迫切需要便捷、通畅的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内部交通网络作为支撑和保障。这就要求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一体化程度要高,通达性、开放性要好,通畅能力要强。虽然大桥的建成标志着宁波向北的通道已经打通,但“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还未完全实现,铁路末端目前也没彻底改变,内河航运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优化交通网络功能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最后要主动提升“两港”发展的竞争力、软实力。大桥的开通使宁波海港和空港的腹地进一步向浙北、苏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延伸,与上海港的经济腹地联系更加密切,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更加优越。
    这就要求宁波“两港”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加强交流合作、苦练发展内功,营造发展新优势,提升发展软实力。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全面接轨大桥时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