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应协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2008-4-23 13:57:00 来源:中国邮政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去几年,邮政物流配送服务“三农”,主要集中在配送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消费品下乡方面,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农副产品推向城市市场,是新形势下邮政服务“三农”的一个课题。广州市邮政局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成功策划了“2007年中国广东增城菜心节”的配送服务,打造了连接地方特色农业和城市市场的分销配送平台;帮助农民开拓了新的销售市场,真正把邮政服务“三农”融入到了地方经济发展当中。从广州邮政开创农产品销售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要洞悉市场需求,把握时机、主动出击。目前,邮政在农村市场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小。邮政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深入研究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既能服务农民又受城市人欢迎的“农村业务”。由于农副产品的季节性强,因此建立一个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打造专业营销和现代化的配送体系已经是时不我待。去年,广州邮政的营销人员从增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迟菜心”是增城的特产,但由于以前种植面积有限,产量也小,只在增城地区销售,市外的很多人都只是“闻其名,而未知其味”。后来,该市小楼镇开始扩大“迟菜心”种植面积,对种植户进行补贴,以激发菜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积极与广州市的酒店、宾馆联系,进军广州市场。广州局正是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将增城菜心的知名度与邮政服务结合起来,成功策划了邮政配送菜心服务。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建立畅通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发展生产,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目前,农村一些地区流通体系不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农资产品流入农村,还是农副产品流出,都缺乏完整高效的流通渠道。因此,需要加强政府、企业与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社会服务体系。
  邮政具有服务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独特渠道优势,可以依托遍布城乡的邮政服务网点和配送体系,从已经探索成功的种子、农资配送入手,逐步向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日用百货配送服务延伸,并在原有的服务平台上增加产品配送的种类和农业信息发布、拓展农产品销售通道等服务项目,让农民得到实惠。另一面,取得政府支持是建立邮政服务“三农”、畅通物流配送体系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地方政府接触之前,邮政单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合作准备,从政府的角度全面分析市场;抓住政府部门面临的难点问题,直接提出解决方案。广州局正是在取得增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后,才建立起一个有效运行的菜心配送服务体系。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创新配送服务方式。与其他配送服务方式不同,农产品向城市中销售必须要保证其新鲜程度和地道的地域特色。服务全过程要体现一个“快”字和一个“真”字。广州邮政在配送菜心服务中,首次采用了邮政11185专线电话和邮政183网站,开展电子销售、特快专递送菜心上门的配送服务;并且指派专人保证产品质量,在投入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在农产品配送的细分市场中,这样的服务措施无疑是最能保证服务质量的。像服务“增城菜心节”这样的活动,在我国其他地区,邮政物流部门一定也能遇到。虽然这是一种短期项目,但是在面对这类项目时千万不要以“短”的眼光去看待。如果决定开发某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就一定要把这个项目作为一项重点的营销工作去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努力创新符合地方实际的服务方式,真诚地服务农民。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实力,就不要硬是为了获得服务“三农”的虚名走进农村。是不是真正满意邮政企业的服务,接受服务的农民心中最清楚,更何况,还有地方政府的参与。所以,创新服务“三农”的形式绝对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就要进一步打造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品牌。近年来,邮政物流配送的品牌已在农村广阔的田间地头找到了自己的舞台。邮政车辆频繁往来于城市与乡村,一方面将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送下乡,另一方面又把有特色的农产品带回城市,在邮政服务与农村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农民得到了实惠,邮政渐渐被农民认可。但是要向更大、更深入的农村市场拓展,邮政物流还需要树立一个让农民朋友耳熟能详的品牌,这样才有利于服务的推广。而且,对于城市中的农产品消费者来说,每当想起某种特色产品,心中立刻就能联想到邮政的服务,如果真能做到此种程度的话,邮政就算是把服务做到家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单向地送物资到农村,送种子、农药到田间地头的做法将会显得越来越初级。我们要加快提高邮政既能把农资、消费品“送”下乡,又能将具有地方特色、有开发价值的农副产品“引”进城的能力。服务“三农”,关键是让农民满意,为农作物开辟一条甚至几条畅通、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的“出”,农民才会有更多的“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