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会诊 港口物流加速国际竞争

2008-4-23 13:55:00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计划增加80%或更多的港口吞吐能力。2010年之前,中国港口的年度吞吐量能力将会到达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亿标箱至1.4亿标箱之间。因此,国内外港口投资者继续着眼于中国。 
  记者从中国港口协会了解到,“2008中国港口展望国际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聚焦中国港口时代、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港口资源整合等议题展开讨论。有近100家国际港口和物流企业参与了论坛。 
  区域性运输组织中心正在形成
  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我国港口作为区域性的运输组织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煤炭、原油、矿石和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港口集装箱运输已经形成了上海、宁波、深圳、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厦门等8个集装箱干线港,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到周边国家和香港地区中转为主的局面。但是港口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瓶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稳定资金来源,目前,主要还是由企业承担。理顺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建立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已成为摆在港口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汪鸣指出,从港口长远发展需要看,今后我国应在具备条件的港口积极推进实施“地主港”模式,可以先行试点,然后逐步推进。港口与开发区和保税区一体化的组合发展,可为港口成为区域的“跨国工业贸易物流中心”创造条件,使港口增加“区域跨国工贸核心港”功能,这无疑可为港口的加快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汪鸣介绍,今后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港口资源的整合和港口运营的联合;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港口物流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的建设;港口物流政策平台的建设;港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港口物流市场环境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港口后方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提高港口物流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物流链服务展开竞争
  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务局董事、副总经理 Santiago Mila 认为,当前,为了获得更高的运输量,港口业并不是在地理位置上而是在提供物流链服务方向上展开竞争。可以看出,现在国际供应链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业的压力不断增大,供应链需要得到范围更广的先进通信工具以及强大、可靠而经济的新型运输网络的支持。那么港口如何应对,首先是港口要提高自身的物流链运输和服务水平。其次港口正在从“所有权港口”到“商业促进者”身份转变,作为驱动力、促进者、管理员与合作者,港口在物流链中的多个参与者参与的项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港口有必要在基础结构和增值服务方面推广公私合作关系。例如,在港口以内与以外区域开发基础机构,重点关注服务的合并整合与世界性码头品牌的创造。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世界航运业共命运。因此上海港发展正进入重要的转型期,高附加值的港口服务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上海港近年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都在稳定增长,但是这些增长并不能取代对未来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忧虑。未来上海港要逐步转向提升服务品质,转向构筑供应链服务网络,转向合并成“超级港口”的组合形态参与竞争。 
  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培星介绍,用“两个同步推进”和“五个着力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两个同步推进”是港口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环境保护同步推进,港口主业发展与航运服务业、临港产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同步推进;“五个着力建设”是着力加强集装箱枢纽港建设重点提升国际中转、江海联运、河海联运和海铁联运能力,着力推进软环境建设,着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着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着力加强平安港口、绿色港口的建设。
  港航携手成最热话题
  许培星说,在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方面,由于上海港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港口基础设施,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从传统装卸服务转向现代物流服务。这种转型反映的是港口从数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效益为主的飞跃。因此,上海港欢迎国内外资本到上海港来参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其中,最希望的是来参与港口的高附加值服务业,也就是港口现代物流业和高端航运服务业。 
  中远集团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世成说,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港航携手已经成为当今最热的话题。
  那么,将来的航运市场发展如何?杨世成认为,未来的航运市场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随着贸易持续增长和投资不足,未来港口处理能力供不应求的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据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预计,到2012年全球吞吐量将净增3亿标箱,而吞吐能力增长只有1.6亿标箱,吞吐能力不足问题仍将继续困扰航运业。该公司预计,远东、中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东欧的情况可能更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