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琼案警示邮政金融风险

2008-4-22 4: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起诉意见书》在分析何丽琼案成因时指出,由于当时邮政储蓄业务对大额资金的进出缺乏层级报告审批制度,网点负责人权力过大,且缺乏实时监控录像系统,无法实时监控前台人员的操作。让何丽琼等人采取“无折取款”、“双挂”的方法得逞,使得邮政储蓄系统的记录与账单一致,与储户自己提款无异。在储户不来投诉的情况下,邮政储蓄局根本无法发现问题。 
  不少当地人在当时更是把邮政储蓄监督问题概括为“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何丽琼案至今依然是邮政系统内的敏感话题,且何丽琼等人给广东省邮政系统究竟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损失,至今不详。
  业内人士表示,自1986年到2003年的十几年间,邮政储蓄业务一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由于邮政系统具有遍布全国的庞大网点,央行可以将其作为货币调控的工具,即当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通过回笼货币紧缩流动性。特别是在2000年后,央行对来自邮储的存款开出的年利率一度高达4.6%,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
  然而到了2003年,央行开始对邮储存款实行“新老划断”,即当年8月1日前的既有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的利率转存央行,但这部分资金须在5年内逐年转出,转出后的资金加上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则由各地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
  此后,邮政系统一直都有把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出来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并最终上市的想法,这就对邮政储蓄业务的规模有了一定的要求。知情人士表示,何丽琼正是打着需要完成上级任务的幌子,还公开以邮政局的名义对外派发邮政存款有高息的传单,增加了储户对其所言的可信度。
  但即使这样,何丽琼的非法行为依然没有及时被相关邮政系统人员发现。
  一位知情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何丽琼对我说,邮局要改制,由邮储改成邮储银行,所以,要在体制改革前冲业绩,高息吸存。”
  事实上,2004年至2006年,正是全国邮政储蓄业务从原有邮政系统剥离出来后,单独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关键筹备期,也是邮政系统政企分家的特殊时期。
  在何丽琼案发之后,该案被在全国邮政系统进行通报,银监会也针对案件所暴露的问题对邮政储蓄提出一整套的严整方案。
  据记者了解,案发后,邮政系统还多次通过佛山市政法委召集佛山市公检法部门对此案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来进一步加强自身合规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在北京成立,跃居我国五大银行之列。而在当时,新任行长陶礼明就曾坦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什么准政策性银行。我们的定位是商业银行。”
  毫无疑问,这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邮政银行正逐步摆脱政企不分的时代,真正参与到市场化的银行公平竞争。
  此项改革注定不会轻松。佛山“809”邮储案开庭当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次工作会议恰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指出:“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邮政部门对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组建邮储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只是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今后任务更加艰巨。”
  同一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更是直言其寄语:“(邮储银行要)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加快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