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份额正"拱手让人" 我国纺织业痛中求变

2008-4-21 12: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出现1.78%的负增长,出口金额增幅也降至8.19%,比上年全年增速回落了10.58个百分点。纺织业长期努力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正在“拱手让人”。 
    近期一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调研结果 显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 
    一个容纳约2000万工人的民生行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困境。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提高以及限制性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保证金制度、棉花进口滑准税的征收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对纺织业的压力过于集中,使得大部分纺织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消化这些因素带来的‘阵痛’。”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 
    其中,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巨大。在我国,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以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本来就不高,溢价能力很低,对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承受能力很脆弱。 
    同时,纺织业总体上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带来了产品价格的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作用,使得今年1至2月份,纺织产品总体价格平均提高了10%,国外一些厂家因此而将订单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在国际环境方面,种种因素对纺织产品的出口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作为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输入国,美国的经济形势明显下滑,使我国纺织品今年1至2月份整体出口额增幅只有8.19%,这与去年同期的40%相比,增幅回落了30%多。 
    孙淮滨建议,在目前的情况下,更需要出口退税、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减免加工贸易保证金、减免纺织业进口机器设备的增值税等行业鼓励政策。除了政策上的缓冲,他认为纺织行业自身调整才是根本之路。 
    “压力促使纺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以科技和品牌为突破点,靠研发和技术创新获取高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 
    我国纺织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一些大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已经具备了从国际市场竞争中“突围”的能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以及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我们的竞争力明显增强。”T恤衫生产企业盖奇集团负责人叶倩说。 
    部分大型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正在加强配套生产,以增强行业竞争力。如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山东孚日集团家用纺织品生产规模已位居亚洲第一。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机构,在140多个产业集群地区为一些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做中小企业和龙头大企业之间的“桥梁”,使中小企业可以和大企业配套生产,提高产业效率和总体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出口压力,我国纺织行业还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纺织行业本身就有75%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当前,我国纺织业内需增长很快,今年衣着类增长速度为28%,高于全社会零售产业16%的增长速度。因此,扩大内需缓解纺织业当前困境不容忽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