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合理化研究

2008-4-20 23: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摘    要]
本文从当代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初步分析了物流运输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化因素,从而提出如何运用管理数学的方法合理、有效的组织物流运输、正确的选择物流运输方式、缩短物流运输时间、节省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真正实现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目的。
[关键词]运输合理化   实载率   物流调运   综合运输
物流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所有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其中,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工的时间仅占10%左右,而物流时间却占90%,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消耗在物流过程中;从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角度来看,转化为商品的工农业产品,都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资源的配置。然而,对于现代物流来说,最重要的一部分仍然是运输,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最具潜力的领域,所以,应认真组织合理的运输。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及意义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质量,以适宜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线路、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及时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
(二)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取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否则,不合理运输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并相应地转移和追加到产品中去,人为的加大了产品的价值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加重需求方的负担。
二、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
(一)、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二)、运输环节。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三)、运输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部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
(四)、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五)、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物流不合理运输是针对合理运输而言的。不合理运输是违反客观经济效果,违反商品合理流向和各种动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的运输是导致运力紧张,流通不畅和运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运输,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流运输
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相互代用的物资,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想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对流运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如一方面把甲地的物资运往乙地,而另一方面又把乙地的同样物资运往甲地,产生这种情况大都是由于货主所属的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所造成的。二是隐蔽性的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
(二)、倒流运输
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回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物资由销地运回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资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
(三)、迂回运输
是指物资运输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现象。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同、组结不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出现迂回现象。
(四)、重复运输
是指某种物资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达到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人为的运到中途地点(例如中转仓库)卸下后,又二次装运的不合理现象,重复运输增加了一道中间装卸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
(五)、过远运输
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工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它消费地,违反了近产近销的原则。是远程运输,由于某些物资的产地与销地客观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这种远程运输是不合理的。
(六)、运力选择不当
选择运输工具时,未能运用其优势,如弃水走陆(增加成本)铁路和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上具承载能力不当等。
(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如可以选择整车运输却选择了零担,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却选择了直达等,没有选择最佳托运方式。
四、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运输合理化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输的各个环节和总体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选择时应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首先,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运行速度的快慢甚至还要考虑商品的性质,数量的大小,运距的远近,货主需要的缓急及风险程度。
(二)、合理的选择运输工具
     根据不同商品的性质、数量选择不同类型,额定吨位及对温度、湿度等有要求的运输车辆。
(三)、正确的选择运输线路
运输线路的选择,一般应尽量安排直达、快速运输,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否则可安排沿路和循环运输,以提高车辆的容积利用率和车辆的里程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省运输费用,节约运力的目的。
(四)、提高货物包装质量,并改进配送中的包装方法
货物运输线路的长短,装卸次数的多少都会影响到商品的完好,所以,应合理地选择包装物料,以提高包装质量,另外,有些商品的运输线路较短,且要采取特殊放置方法(如烫好的衣服应垂挂),则应改变相应的包装,货物包装的改进,对减少货物损失,降低运费支出,降低商品成本有明显的效果。
(五)、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实载率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它是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吨公里)占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乘积的百分比。
提高实载率如进行配载运输等,可以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六)、减少劳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运输设施固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动力投入。从而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如在铁路运输中,在机车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加挂车皮;在内河运输中,将驳船编成队行,由机运船顶推前进;在公路运输中,实行汽车挂车运输,以增加运输能力等。
(七)、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化分工,打破物流企业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单个物流公司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断形成规模,且运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缺,运力选择不当,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的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迂回、倒流、空驶,运力选择不当等多种全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八)、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主要用两点: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分路从门到门和在中途运输中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难以达到的水平。目击者前在杂货、日用百货及煤炭等货物运输中较为普遍的运用公路运输,一般认为,目击者前的公路经济里程为200-500公里,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型与特殊货车的出现,公路的经济里程有时可达1000公里以上。
(九)、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环节或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直达的优势,尤其是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
近年来,直达运输的比重逐步增加,它为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创造了条件。特别需求一提的是,如同其它合理化运输一样,直达运输的合理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有所表现,如果从用户需求来看,批量大到一定程度,直达是合理的,批量较小时中转是合理的。
(十)、配载运输
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方法以求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合理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上面捎运木材、毛竹等,在基本不增加运力的情况下,在基本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十一)、提高技术装载量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它一方面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充分使用车船装载容量。其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种: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体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托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加快了运输速度等。
(十二)、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有不少产品同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针对货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的问题,例如将造纸材在产地先加工成纸浆,后压缩体积
五、管理数学方法在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管理数学方法在物流运输组织中的应用是利用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寻求物流运输组织中的路线最短、费用最省、效益最高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调运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物资调运的表上作业法是把物资调运方案的确定过程在物资调运平衡表上进行一种调运方法,物资调运平衡表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步骤可归纳如下:
1、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
2、求检验数,判断是否得到最优解
3、调整基变量,进行换基迭代,得到新的基本可行解
4、重复2、3两步,经过有限次调整,即可得到最优解
(二)、物资调运问题图上作业法
     图上作业法是我国物资部门从实际工作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物资调运的方法,其可包括交通图上不含圈的图上作业法和交通图上含圈的图上作业法,利用图上作业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物资调运工作中的对流和迂回现象,进一步达到物流运输合理化的目的。
1、交通图不含圈的图上作业法
      任何一张交通网络图,其线路分布形状可分布成圈和不成圈两类,对于不成圈的交通网络图,根据线型规划原理、物资调拨或空车调运线路的确定可依据“就近调空”的原则进行。
此网络只要试方案中不出现对流情况,即是最优方案,根据图1所示,就可得到图2的调运方案,其运力消耗最少,即吨位公里数最小。


2、交通图含圈的图上作业法
对于成圈的交通网络,只要先假设某两点间线路不通,将成圈问题化为不成圈问题考虑,这样就可得到一个初始的调运方案,这个方案进一步对它做优先处理,即可得到最优方案,其方法是先检验可行方案里外圈的流向线之和是否其周长之一半,则初始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如外圈流向线总长超过全圈周长的一半,则应缩短外圈流向,反之,就应该缩短里圈流向,具体方法是应该选择该圈流向线中流量最小的进行调整,在超过全圈总长二分之一的里(或外)圈各段流向线上减去最小的运量,然后再在相反方向的外(或里)圈流向线和原来没有流向线的各段加上同样数量的运量,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新的挑拨方案,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处理,直到里圈空车流向线之和均小于周长之一半,此时,得到的调运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六、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首先,综合运回输体系是在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过程从单一方式向多样化发展,运输工具也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运输生产本身就要求把多种运输方式组结起来,形成统一的运输过程。
    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式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即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生产过程式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
最后,综合运输体系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一是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结和协调系统。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因素。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出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七、结束语
在现今,作为企业利润的第三源泉的物流,如何能够有效的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不仅要我们合理的、有效的组织物流运输,提高物流运输的质量与效益,而且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物流、规划物流、发展物流,使物流能够真正的实现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与组织 、朱隆亮、机械工业出版社
2、物流商情、胡晓东、广州求索信息科技公司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