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揭短”式港口发展规划

2008-4-20 11:38:00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个是“超常规”,一个是“跨越式”,这两个词在2008年春天,让丹东人议论、思考最多,并为之振奋。丹东人对丹东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再认识,源于他们意识到丹东必须在跨越中实现腾飞。
  2007年,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有的还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这是丹东纵向与自己的比较;如果放在全省范围内横向与其他地区比较,丹东经济体量小,发展速度慢,开放水平低,发展后劲弱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丹东人开始承认落后。
  落后就要奋起直追。进入2008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完成丹东的又一次自我超越。而这个超越的目标直指丹东社会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
  正视问题获得动力
  春节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丹东市振兴区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领导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引资金,谈项目。她的感受是:很累,但不累不行,不累就没有收获,不累就要落在别人后面。
  在丹东,这样的感受现在已经根植于绝大部分干部群众的内心。产生这样的感受,源于春节过后丹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以“解放思想,加快丹东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丹东的这次解放思想活动是从“揭短”开始的。对此,市委书记薛恒坦言,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丹东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都不差,有的还比别人强,但丹东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是落后的。解决丹东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思想解放上实现大的突破。具体说就是要把导致丹东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性问题找出来,实事求是,不掩盖矛盾,不顾及面子,要触到痛处。
  丹东在2008年的开端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那一天是春节后刚上班,从市委、市政府做起,丹东全市各单位围绕如何拉开城市空间、高起点建设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加快丹东对外开放步伐、如何形成主导产业、如何搞好丹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12个专题,进行研讨。承认落后,研讨的过程中就要把落后讲透。经过近一个月的研讨,一些问题被摆出来,并得到全市上下的共同认可。
  “揭短”让各级领导干部汗颜,更让更多的丹东人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突破。关于这一点,时至今日,丹东的各级领导干部还颇有感慨:丹东各方面的条件不比别人差,但是丹东却落后了。过去虽然也谈及这个问题,但更多的是强调客观原因,有意无意地回避主观原因。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不敢承认落后。对于丹东的发展而言,循规蹈矩,没有突破,发展只会是空想。实事求是,超越自我,才是改变丹东落后的关键。
  全市范围的解放思想研讨活动之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丹东经济总量力争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的跨越式发展总体目标,已经得到全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思维向海港城一体
  丹东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把发展的目光紧紧瞄向西边那片海洋,紧紧瞄向西边那座港口。丹东城市的发展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跨越出江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向西挺进。具体讲就是,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点一线”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按照重点西进、适度北扩的原则,“依托沿江一条带,启动城间两个点”,让丹东城区与丹东港形成同城化、一体化。“一条带”即:丹东临港产业园区97平方公里结构规划所涵盖的用地范围;“两个点”即:以办公、生活、服务、商贸、文化、教育、轻型工业为主的丹东新区和以发展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园区东区、西区及大东港区。新城区建成后,丹东城区靠近港口,面向海洋。
  丹东的发展动力在港口。所以,丹东城市的西进,是以港口为重心来进行的。在丹东市政府采访,市政府的一位领导同志介绍说,丹东城市的西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快捷、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是关键。目前,一个庞大、气魄的城市西进规划正在形成。
  连接丹东至东港的城际间快速干道即将开工建设,丹东与丹东港所在地的东港两城之间将形成公路、铁路、航运等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与此同时,新城区的各项规划也在进一步完善,以确保丹东新区的规划高起点、新立意,具有前瞻性。丹东新区将分步建设。在4至5年的时间里,以文安滩商务区建设为突破口,完成丹东新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形成城市结构框架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新城区。
  目前,丹东新区的建设任务是繁重的,1/3路网的规划建设任务要完成;投资4.7亿元保证新区供水需求的20万吨鸭绿江取水工程要启动;以万通焦化厂为主的煤气管线要铺设。
  城市的发展将推动港口的建设,港口的建设又会拉动城市大踏步地西进。丹东现在思考和开始做的就是这件事。
  号准脉搏以港兴市
  丹东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着丹东市的开放水平和开放速度。
  丹东港与丹东市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简单一句话—————以港兴市。就此,丹东在发展思路上又实现了一次大的跨越:丹东社会经济要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是关键的一步棋。
  加快港口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在丹东市政府,一个关于加快丹东港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3年内,丹东港将累计投入资金80亿元,新建、续建一批粮食、集装箱、矿石、化工等泊位,届时,丹东港货物吞吐量可达到5000万吨。有了港口优势,就有了发展临港经济的条件。所以,丹东市委、市政府把引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造船、石化等临港产业项目,摆在今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这其中,投资1.2亿美元的大豆深加工项目,今年8月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明年6月投产;投资1.2亿美元的巴尔的摩造船项目即将在最短时间内打造较大规模和先进水平的船舶产业基地。
  临港产业园区是“五点一线”项目的承载区,也是丹东对外开放的示范区。丹东市委、市政府借临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之力,将其与丹东新区捆绑在一起,通过规划联合、体制联合、项目聚合、力量组合的方式,共同开发建设,把临港产业园区打造成丹东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以港兴市,发展临港经济,号准了发展脉搏的丹东,终于有了大步前行的平台。而且,发展思路突破之后,不仅是新兴的临港产业项目具备了做强做大的条件,在全市产业中占有三分天下,有特色、有市场的装备制造业,也要乘势而起。丹东已经制定相应措施,拿出具体办法,下大气力发展,重点予以扶持,利用3年的时间,发展汽车、造船、仪器仪表等骨干产品,使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