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改造与建设思路
2008-4-2 12: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应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中经评论·北京)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但流通领域仍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受“重城市、轻农村”和“重生产、轻流通”的影响,我同农村商品流通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我国农村流通网络现状
1.农村传统经营网络残缺不全,分散度过高,农民买难卖难矛盾十分突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市场基本上是三足鼎立,按照行业部门分工,供销社、粮食系统和商业系统各自形成了以行政为主导、按计划调控的三大经营网络体系,其中供销社的网络经营体系成为农村流通主渠道。传统经营网络系统虽庞大,但由于上下之间没有产权纽带和资产关系,导致似有实无网点虽然健全,但由于点未能连成线,线未能织成网,导致形联实散;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导致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近年来,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正逐步引入我国农村市场并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尚不占主导地位,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仍十分突出。
一方面,由于各地普遍存在重农产品生产、轻农产品流通现象,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白发形成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民间流通组织普遍缺乏管理和指导,受利益驱使,在农产品短缺时高价抢购,在农产品过剩价低时规避风险,从而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并且,因受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充分掌握市场行情,生产决策的盲目性较大,经常出现“什么价高,大家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就难卖”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已成为假胃伪劣商品(尤其是药品)事件的多发地区,各种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2.地区网络结构不合理,差异大,发展不协调,城乡网络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还面临许多新问题。
从妥善处理地区、城乡关系来说,首先应该把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或者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生活得到改善,利益得到保护。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突出问题来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但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仍很大。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24 元,而西部12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57.63元。另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较大。
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很多,比较突出的是农村消费品价格涨幅过快,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地区差异大,城乡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
首先,从地区网络发展看,东南沿海地区的消费品市场发育很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种经营方式和业态形式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地区成为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市场的首选之地,地区竞争激烈。2004年中国连锁协会统计的百强连锁企业70%以上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虽然国土面积大,但经济发展落后,消费品市场发育相对迟缓,新型流通方式和市场发育较少,吸引内资和外资的条件相对较弱。因此,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市场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其次,从城乡网络分布看,受城市整体规划等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在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大型的现代化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数量少且分散。
3.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规模小、比重低,农民消费环境亟需改善。
在城市,大型综合超市、连锁便利店、电视购物、网上商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但是,大多数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中新型业态发展滞后,业态单一,经营网点数量不多,经营方式落后,经营主体大多是个体户或私营业主,经营场所大多是传统的小店铺,甚至在乡镇一级也少有超市和连锁经营店。农村生产资料流通网络的改造和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原有的以供销合作社为主渠道的农资经营企业正处于改制和转型过程中,其他农资经营主体如生产商、农业三站和个体经营户等,大多数还不具备建立现代农资流通网络的实力,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30%以上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很不方便。落后的消费环境难以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望。
4.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地方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配套设施及功能陈旧、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一是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影响现代流通整体水平的提升,难以推进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和管理方式;二是信息化设施、技术水平和信息资源落后,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缺乏相适应的信息化的平台支撑。
因此,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运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能够较好地克服农村商业网点小且分散的弱点,解决经营者无法大批量进货所造成的商品成本高的问题,从而降低农村商品价格,减少农民支出,促进农民经济消费。同时,通过超市下乡带动农产品进城,构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另外,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有效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农村流通网络改造和建设的思路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指利用现代流通形式和现代管理方式构建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现代流通形式主要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超市、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现代管理方式指连接不同零售网点使之形成一体化经营的资金、商品、物流、信息等管理方法和技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分为两个层次:改造传统业态和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改造传统业态是基础,必须首先改造和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才能使之符合现代流通的要求;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是手段,只有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不同业态的网点有效连接,才能最终形成网络。
农村流通网络改造和建设要充分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选择富有发展潜力、适合地区市场特点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流通业态,通过多种形式整合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网络形态。
1.以主导产品为依托,建立产品销售型网络。
产品销售型网络的构建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制造商利用自己的特色产品、知名品牌产品甚至是垄断产品自己铺设销售网络。在制造商主导的分销渠道中,制造商可以把货品直接卖给用户,也可以通过零售商卖给用户,还可以通过批发商、代理商以及零售商卖给用户。二是通过中间商的途径建立销售网络,中间商利用网络优势,制定运行规划和管理制度,确定市场规划、产品分销、终端价格等。
建设农村流通网络,要找准城乡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的市场定位,根据各地区农村实际,结合农民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制造商、中间商建设农村流通网络。要以适合农村消费和需求的特色产品、资源型产品、品牌产品等核心产品为依托,建立产品销售型网络,服务于农村生产和生活。
2.以原有的商业组织为骨干,形成系统推进型网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商业、供销社、邮局等体系仍保留了不少的营业网点,尤其是供销社、邮政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构架。利用市场手段对这些网点加以整合,充分借助现有体系的组织管理功能,可以起到耗费少、效益大的功能,有助于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步伐。供销社、邮政这两大系统各有优势,促进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联合,更有利于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可产生更大的效应。2003年10月,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并大力组织推动联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和民营企业共23家股东,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共同投资组建了股份制的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公司以农村市场为主要目标定位,以地级城市、县城、农村中心集镇作为“桥头堡”和主阵地,以地区配送中心和直营中心店为龙头和重点,采取逐级辐射和梯度推进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地区,改造、整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乡村的经营网点,集中成片发展。
3.以强势资本的兼并重组为手段,形成资本运营型网络。
培育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商业企业是在开放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要塑造大型的流通企业,资本运营是重要途径。资本运营型网络的建立主要有内部投资组织建设和资本收购建设的方法。在内部投资组织体系下,网络成员之间有资本纽带关系。如制造商在各地建分公司,分公司在下一级建分销中心。这是资本投资的内部组织体系,是企业逐步投资组建自己的销售体系。在资本收购建设的情况下,制造商并不一定去直接投资建设网络,而是在选定某些网络后通过收购直接变成自己的网络。企业在购并过程当中,基本的日的是扩展销售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从发展方向看,农村流通网络的资产重组、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要通过出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调整,大型零售企业也要加快公司制度改造步伐,形成资产主体多元化的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竞争实力较强、跨区域性发展的零售企业集团会凭借自身实力,采用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方式,提高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优势连锁企业、批发企业以及优势生产企业采取加盟、特许等方式发展连锁经营,以吸收和整合众多分散经营、传统小型的流通主体,整合农资网络资源,形成资本运营型网络。
4.通过区域性网络的联合和业务联动,形成加盟管理型网络。
随着流通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区域型的网络会向跨区域的方向发展,而原有跨区域的网络也会不断吸纳新的网络。两种不同规模的网络可以采取加盟管理的方式,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运用资本联合、业务联动、资本共享等多种形式共同对外开拓,推动整个行业以有限资本调动更多的资源,实现共赢的局面。多元化流通主体之间、不同区域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上游生产企业之间、批发、零售与外贸等不同环节的流通企业之间重组、合并与联合的步伐能加快资源的整合,突破流通领域传统的部门、环节、地区分离的板块结构,营造新型的流通组织模式与大型流通企业,从而不断提高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5.通过采购配送的一体化与规范化,形成物流带动型网络。
现代物流管理融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要对现有仓储企业、农产品批发企业等改造升级,加强其物流配送功能的完善,有效地发挥物流的聚集效能,强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形成物流带动型网络。
6.运用连锁核心技术规范网络建设,形成连锁经营型网络。
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在发展连锁经营中,充分采用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应用销售点终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配送平台等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仅能使企业系统迅速扩张,还可以将分散的商品流通主体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企业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状况。
7.通过塑造知名品牌提升网络资源价值,形成品牌依附型网络。
做大做强、塑造企业品牌是我国流通企业的集体选择。与制造业不同,流通业塑造的是企业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流通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在商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服务技能的高低成为流通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内容。流通企业利用品牌赚取利润的重要途径,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出商品设计和品质方面的具体标准,并以流通企业的名称和其他确定的名称作为品牌,再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或自行设厂生产。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