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配额化肥出口=“退烧药”?

2008-4-2 11:5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我国全面提高了化肥出口关税,以保证国内资源充足供应。但事与愿违,高关税并没有成为医治化肥出口“高烧”的良药。为此,国内部分流通企业的负责人呼吁国家采取关税调节与配额管理双管齐下,遏制化肥出口过热的势头。难道配额管理真能药到病除吗?带着这些困扰农资界的问题,本期编发了以下一组稿件,为广大读者解疑释惑。
  国内市场货紧价涨   化肥出口不减反增
  当前“处方”披露:
  ●对尿素自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4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暂定关税;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5%的暂定关税。对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自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自4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
  “高烧”症状未除:
  ●据昆明海关统计,1月份云南省共对南亚出口各类化肥12.7万吨,价值4683万美元,同比增长2.8倍。
  ●宁波海关发布消息:今年1月宁波口岸出口肥料7026吨,价值194.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倍和23倍,而尿素成为出口的主要品种。
  ●南京海关披露:今年1月份,江苏口岸共出口化肥23.4万吨,价值757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倍和1.9倍。各项数据预测,短期内化肥出口激增的趋势比较明显。
  民间提供“偏方”:
  ●在高关税依旧无法为化肥出口“退烧”时,农资界开出了一剂民间“偏方”:国家应该对化肥出口实行双重控制,即一方面通过出口税收政策来控制,另一方面制订每年度的最高化肥出口量来控制出口,采取“关税+配额”复方治疗,确保药到病除。
  高关税难降化肥“出国热”
  通过提高关税遏制化肥出口的意愿被一则从宁波海关传出的消息彻底打破。今年1月宁波口岸出口肥料7026吨,价值194.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倍和23倍,而尿素成为出口的主要品种。在化肥出口倍增的形势下,国内春耕生产在即,记者致电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经销商了解到,不仅各地备肥比往年减少,而且价格令经销商咋舌。化肥继续大量出口,将会使国内化肥价格下调的希望更加渺茫。
  以2004年为鉴
  目前,我国调节化肥出口的主要手段就是关税。国家根据国内化肥供需情况,决定下年化肥出口关税的升降。去年底,我国尿素出口达到5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之前的2004年,我国尿素出口达到394万吨的历史第二高点。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曾撰文指出,受原油、煤、天然气的影响,国际化肥市场价格一直偏高。2003年10月,俄罗斯尿素的离岸价格每吨高达230美元。尽管从2004年3月16日起,我国化肥出口退税率下调到零,但是由于国际尿素价格高,出口仍有很大的利润,所以国内尿素生产企业纷纷出口。另外,由于尿素出口的增加,相应减少了国内市场尿素资源,造成了尿素价格的走高。
  为此,2005年我国不仅停止了对尿素、磷酸二铵的出口退税,而且对尿素出口征收高额关税,有效遏制了化肥出口的增势,保证了国内供应量。2005年中国尿素出口量只有157.1万吨,比2004年减少了将近60.2%。
  2007年的尿素出口形势与2004年惊人地相似。2007年9月份开始,我国尿素、二铵等化肥品种在国际化肥市场高价位拉动下,不仅价格一路攀升,而且各厂家在国际高价的吸引下纷纷“专供出口”。为了保证国内化肥资源充足供应,2007年底,一份与2004年意图相合的化肥出口政策出台,但遗憾的是遏制出口的效果尚不明显。
  继宁波海关发布化肥出口大增的消息后,南京海关又披露:今年1月份,江苏口岸共出口化肥23.4万吨,价值757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倍和1.9倍。各项数据预测,短期内化肥出口激增的趋势比较明显(如表一)。2005年,我国通过关税控制一举遏制住激增的出口势头,而今年我国的高关税措施为何难见成效呢?
  国际高价是根源
  “目前执行的高关税有可能出现失效的情况。如果尿素、磷酸二铵等在征收高额关税后出口国外还有利可图,关税的限制作用就难以发挥。”中国磷复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志表示。
  据了解,由于我国化肥生产一直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加上人工、治污等成本较低,使得我国化肥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2007年12月,我国尿素出口均价为287美元/吨,而同期国际的均价为408.7美元,二者相差121.7美元,出口吸引力可想而知。12月末国内尿素离岸价为345美元/吨,国际为410美元/吨,1月份关税调整后,国内尿素离岸价上涨了15美元/吨,达到了360美元/吨,而国际尿素价格为414.8美元/吨,3月份国际尿素价格有所回落,国内尿素出口相应减少。但一二月份生产企业抓住国际尿素价高的时机,迅速扩大出口,大量资源外流无疑加剧了三四月份国内春耕需肥紧张局面。最近,国际二铵的价格逼近900美元/吨,远远高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内出厂限价4100元,巨额差价吸引一些企业争相出口。
  另外,我国尿素最大的消费区和进口区是东南亚,我国出口化肥到上述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低的海运成本优势。据了解,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靠近东南亚的边境地区,尿素通过易货贸易,甚至走私等手段避开高额关税,化肥产品流出国门的暗道正在形成。
  内销因价高受阻
  在国际高价强劲拉动的同时,国内经销商、农民对当前的高价肥比较谨慎。各地经销商普遍反映,今年肥价高得出乎意料,备肥量比往年减少大约30%,有的经销商甚至停止化肥经营,只从事农药、种子经营,避开高价化肥可能造成的损失。湖南湘潭砂子岭一位姓李的农资经销商说:“按照往年的规律,现在应该处于生意的旺季,但今年化肥的销售量不及去年的一半。”谈及原因,李老板认为,由于货源不足,肥料涨价,许多人都准备外出务工了,没出去的也在观望状态,想等价格下降的时候再买。
  如果当前化肥出口热持续下去,或许生产企业会有短暂的暗自欢喜,但为难的是广大的农民,他们要么默默承受,要么大幅减少化肥用量,这最终危及13亿人的粮食安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