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配货系统

2008-3-7 11:4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统一配送与自动配货  
    连锁公司一般通过配送中心配送这一具体形式来体现配送的各项功能。统一配送就是指连锁公司从配送中心到各门店实行统一备货和送货。这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配送质量是构成连锁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当今的信息技术已能对商品物流的数据和信息实施统一管理。实现方案就是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应于商品物流显现出商品信息流。传统的商品信息流是依附于商品物流的,而现代商品信息流已从具体的商品物流中分离,它能对商品物流进行控制和处理,引导物流。商品信息流中各环节的信息和数据是相关联的,若掌握了信息的转换和依存规则,就能实现信息流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商业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信息记载和处理系统,又是决策支持系统。  
    自动配货就是在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管理信息流的规则,由系统本身给出统一配送的方案。  
自动配货是实现统一配送的最好方式,是对传统配送流程的革新和重组,更能体现连锁经营的特点,开辟了一条商品经营管理的新路。上海海鼎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HDPOS3.1商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集成了自动配货子系统,并由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首先实际运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自动配货有利于发挥连锁公司综合管理的优势,有利于提高连锁经营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商业信息系统的发展。  
自动配货方案的描述和评价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探讨自动配货方案。第一,基础层:能实现自动配货的模型和算法;第二,实现层: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自动配货作业;第三,操作层:自动配货系统的操作应是高效、灵活、友好的。  
1、基础层  
    一个完整的配货模型,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转换函数,目标函数,约束函数。  
转换函数:Y=f(A,X)  
Y:配货方案。包括商品、商品数量、门店、配货时间等变量。  
X:输入变量。是指影响配货方案的各种因素,如商品销售量、商圈、天气情况等。  
A:参数。决定输入变量与配货方案间函数关系的参数,表现了配货的规则。  
目标函数g(Y)是企业的管理经营目标、门店的满意度等的反映,即对配货方案的要求。  
约束函数h(X)是对输入变量的限制,如仓库的容量、商品的保质期、包装规格等。  
    在传统配货作业中,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形式化的,表现为企业的规章和人的知识,是不可见的,数据也是分散处理的,因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高低不一,无法控制配货过程,难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自动配货是对传统配货的革新。形成自动配货的模型可能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将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形式化,然后导出转换函数,但这种方法在目前难度很大,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处理,还存在未知因素。第二种,集中于转换函数,确立关键变量后,直接摸索参数的规律以适应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达到满意的效果,不追求最优。采用统计的观点和方法,不需要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形式化,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作用体现在参数上。现阶段,第二种方法更现实,但必须看到两种方法并不是绝对排斥的,第二种方法可以吸收第一种方法的一些手法。因为以满意解为目标,并使用统计的方法,会产生多种自动配货模型。不同的配货模型各有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衡量一个配货模型的性能。  
    稳定性:指参数保持的稳定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有效性:配货模型适用的范围,如商品、门店等,范围越大越好。  
    简单性:模型比较简练,参数不宜多,能够按时计算出结果。  
2、实现层  
    自动配货系统是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配货参数是子系统自身产生的,要有完备的管理方案;配货数据来源于其它子系统,也可能是系统外,应有一个良好的数据交换和通讯机制,保障配货使用最新和完整的数据;能够兼容多种配合模型,模型间不发生冲突。  
3、操作层  
    自动配货操作人员的任务就是配置参数,系统应该为操作人员提供高效、灵活、友好的配置工具和辅助工具。随门店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一点显得越发重要。在配货模型性能差异不大时,它会成为衡量自动配货系统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要体现高效、灵活、友好的特点,即能够从不同角度批量处理参数;能同时使用多种配货模型,应付不同的需要;界面友好,易学习。  
可的公司自动配送案例  
    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目前配货的商品约2100种,占公司可供商品的70%左右。这些商品叫“统配商品”,它们商品基本资料中的属性为统配,对应的仓位主要是大仓,也有部分保温仓商品。可的公司自动配货的商品范围是逐渐扩大的,糕点类商品现已实现自动配货,另外30%的商品,多为“直供商品”。  
    “可的”现有的180余家门店基本上都已实施自动配货。从地域分布上看既有本地,又有外地;从产权上看有直营店、加盟店、委托经营店等。这些门店销售额有高有低,既有天天配货的,也有隔天配货的。每天配货的时间(出单时间)也有规定,如第一批门店必须在凌晨2:00前完成。  
自动配货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很高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必须跟得上,“可的”通过自动配货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1、配货的目标和约束  
    配货的目标可归纳为:保证门店商品均衡供应,不断货,不积压;调控商品范围和数量,促进门店销售;控制门店的商品库存金额,加快商品的周转。  
仓库商品的库存量,商品的进货周期和数量,商品的包装规格和保质期,门店的商圈和面积,通过数据交换由供应商直接控制进货等诸多因素都构成对自动配货的约束。从这里可看到自动配货可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  
2、配货方法  
    目前海鼎系统为“可的”提供了两种基本配货方法:上下限法和销售法。这两种方法较相似,都有两个基本参数,一个是配货条件,决定了配货时间;另一个单独或共同决定配货数量,因为这两个参数可分离,所以两种方法可以交叉。两种方法都比较直观简单,这是优点。与上下限法相比,在目标系统中销售法可调节余地小,并且配货人员可能感觉前者更易把握,不会出现配不出货以及配货量极大或极小的情况,风险低一些。所以“可的”目前采用上下限方法配货,尽管有滞后的缺点,不过在销售平稳时影响不大。它们的配货时间都有随机性,这是配货条件决定的。对有严格时间要求,如保质期很短的商品就不合适。  
3、配货操作  
    配货操作可分为设定配货参数和日常出单两大部分。设定调整参数(上下限)是自动配货的核心。为保证配货的连续,必须限时完成,因而工作量大。现在上下限参数数据总量超过40万。调整参数在商品销售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现在的工作步骤是:  
    分类排序:按一定时段商品的销售数量(金额)给门店排序,然后分组,分组数与门店数、销售量大小和分布有关,一般在10组左右,分得过细效果也不好。包装规格也是重要的约束因素。为减少工作量,可按商品中类(大类)排序,但降低了配货的精确度,因为这需假设各门店中,同类的商品销售是类似的,实际上是有差异的,应该按单品排序。分类的方法开始单凭经验,后借助某软件中的分层功能(CLUSTER)分组,将数据从HDPOS中导出,然后导入该软件处理,再将结果导出。  
    定上下限:在每组中选一家门店,综合考虑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因素,定出上下限,同组的门店上下限大致相同,对个别门店微调。  
输入系统:将参数输入各店商品表。参数相同的门店可相互复制,被复制的门店参数成为“版本”。由于系统数据更新是覆盖,为保留部分参数的历史数据,操作中有时将参数输入有关门店的商品表,方便恢复。  
个别调整:根据实际配货效果,对个别参数进行逐步调整。  
4、节假日配货  
    节假日商品需求集中,数量大,时间是限定了的。前面的两种方法对节假日商品配货均不适宜。可的目前采用“移仓”的办法,选定节假日商品,预测商品销售量,设定配货数量,节前人工打单配货。但移仓的时间受到限制,因为移仓增加门店库存,会影响节前正常的上下限配货,这会使移仓工作量大。  
5、自动配货系统发现的问题  
    从可的自动配货的实践来看,目前系统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参数的配置与参数数据量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随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而日益显著,已妨碍提高配货质量,这是实现层和操作层的问题。  
    第二:自动配货范围扩大的要求与现有的配货方法的矛盾。上下限法和销售法不能满足节假日配货与部分直供商品自动配货的需要,这些商品的配货与统配商品的配货相比,面临的是强约束,如退货、商品保质期短等;同时,配货的目标也有差异,要求配货量基本等于销售量,接近零库存。这首先是基础层的问题。  
6、完善现有自动配货,提高效率  
    对统配商品的配货方法保持稳定,但系统应能够完成设置管理参数的所有工作,实现按门店单品配货。目标是参数的自动配置。这需要系统加强统计分析算法和功能;能够多方向批量操作参数,既能从门店角度,又能从商品角度,因为门店与商品构成了门店—商品矩阵;积累历史参数、分析参数,同时在系统中预置多套参数、多套配货方案,以应对不同情况的自动配送。  
7、探索自动配货的新方案  
    对强约束的商品配货,必须预测门店在给定时间商品的销售量,这是一个短期预报问题,可以使用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的分析模型。  
可以预见,配货模型会变得复杂化、智能化,自动配货会越来越“自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