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上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集体提价

2008-3-4 10: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1日,也就是第18届华交会在上海开幕的前一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058,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昨天上午在华交会现场获悉,不少嘉兴纺织服装企业不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纷纷提高了产品的出口报价。   本届华交会,嘉兴市参展企业87家,展位106.5个,60%以上是纺织服装企业。由于不堪人民币上涨的压力,参展的纺织服装企业都“一个鼻孔出气”,提高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报价,而报价提高的幅度视汇率变动幅度而定。
  人民币升值吞噬企业纯利润
  纺织服装产业是嘉兴市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服装产品也是我市企业参加华交会的主要展品。因为人民币升值提速,参加本次华交会的嘉兴市许多纺织服装企业都感觉“喘不过气来”。嘉兴伟琳时装人士表示,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及出口退税调整不同,人民币升值无法把握,影响最大,一是未来走势很难预测,无法预知企业生产利润;二是人民币升值吞噬的是企业的纯利润。
  嘉兴交易团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超过2%,吞噬了企业不少纯利。虽然目前前来洽谈的客商仍然不少,而且部分客商当场签单,但企业利润下滑了不少。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集体提价
  嘉兴市外经贸局外贸处负责人介绍,参加本届华交会的纺织服装企业,基本上都上调了产品的出口报价,幅度从1%到3%不等。“出口退税调整以后,做服装外贸生意本来就没什么钱赚了,再不提高报价,就没法活了。”新阳服饰一负责人说。
  据了解,由于人民币升值提速,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无法掌控与客商议价的主动权,签订加工订单合同时不敢签长期合同,加工订单合同日趋短期化,即使签长期合同,也都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在内,否则宁愿不接单。
  新阳服饰人士表示:“服装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如果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3个月后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企业不是白白给老外打工了?所以我们与客商签合同时讲得很明确:短期合同,价格涨幅明确;长期合同,即期限超过3个月,就在附加条款里注明,产品报价与汇率浮动挂钩。”
  嘉兴纺织服装业亟待做优做强
  尽管本届华交会嘉兴参展企业数量超过了去年,但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不少去年参加华交会的企业消失了。据了解,去年参展而今年没参展的企业接近2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纺织服装企业。
  市外经贸局人士表示,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展会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结果,不少无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退出了展会视野;二是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大幅吞噬了企业利润,在市场竞争激烈、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丧失了发展生存的空间,南湖区某企业因破产而消失于华交会就是一例。
  实际上,华交会透露的这一迹象,反映了目前嘉兴纺织服装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的事实。嘉兴市外经贸局人士表示,目前嘉兴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规模不大,工艺设备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滞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增加技术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