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缺与通胀对垒:柴油叫板价格管制

2008-3-31 10:03: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 
油荒年年到,今年到更早。 
让人意外的是,往年都是地域性供应紧张的柴油,如今也像汽油一样,供应紧缺有向全国蔓延之势,甚至包括从未遭到柴油油荒袭扰的上海。 
一方面是以防止通胀为目标的油价“管制”,另一方面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国际市场虽然柴油供应充裕,但限于国内过于严格的价格管制,进口商的积极性正在被消磨。柴油供应的紧缺,恰恰使我们窥见在防“通胀”大战中,政府与市场的“艰难对垒”。 
柴油油荒正在挑战政府价格管制的底线。 
3月25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恰逢其时地向社会承诺,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品油生产的正常进行,保持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稳定。 
与此同时,柴油荒已经突破珠三角,向全国范围蔓延。严峻的现实让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企业的价格承诺变得日益脆弱。  
蒸发的柴油? 
3月27日,记者驱车途经甘肃、青海交界处享堂峡附近的中国石化一加油站时发现,此处货车正排队加柴油。当记者提出给油桶加柴油时,油站工作人员表示只给车辆加,不允许装桶带走。事实上,大多数跑长途运输的车辆都需要将自备油桶装满后才敢上路。 
这只是3月弥漫于全国的油荒缩影,一时间,人们纷纷质疑:柴油缘何蒸发?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每天开车都要往返于学校附近,他在北京地区最近也发现有许多卡车、货车在加油站附近排起长队等候加油。 “从媒体报道看,好像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局面,这与往年只有珠三角地区出现柴油油荒现象相比,明显有扩大的趋势。”王震认为,我国在建国初期确定的能源动力主线就是以汽油为主,这也是多年来断断续续出现柴油供应吃紧局面的根本。但是,如今全国范围出现柴油供应吃紧,说明现有的市场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机制已经出现巨大弊病。 
王震的逻辑在于,“国际原油价格虽然高达100美元,但只要出钱,可供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仍然供应充足,但国内成品油销售受政府价格管制,导致进口商没人愿意做赔本买卖,因此柴油油源整体短缺。”王震称,油荒本身是因为供需不平衡而引发。 
从国内炼化企业生产总量看,发改委要求炼化企业包括地方炼化厂开足马力保障生产和市场供应,因此国内生产总量不可能出现大幅萎缩。反之,从需求层面看,受经济过热带动,以及国内低价成品油持续刺激消费的作用下,我国对柴油的需求却在持续放量。 
记者从国内最大炼化企业——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获知,今年以来,该集团的柴油汽油产出比持续在高位运行。一位管理人士称:“催化剂目前用到了极限,但受炼化装置设计因素制约,也只能生产这么多的柴油了。”这位人士表示不便透露今年以来具体的柴油产量,但他指出,按照发改委等部委要求,中国石化目前正在加大对广东、上海、杭州等区域的柴油投放比例,力保重点区域不发生大面积的供应中断。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高世宪认为柴油短缺的祸根正是因为国内消费需求正在逐年放大。高世宪调研发现,国内炼化企业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在持续放大,但需求总量要大于生产总量,进而导致柴油供应吃紧从局部现象蔓延成为全国性问题。 
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农用柴油机及零件的进口量同比增速达56.9%。同期,国内柴油机产量也明显大于2006年水平。王震表示,柴油作为生产性能源,势必因为迅猛增加的旺盛需求而显得供应步步吃紧。 
价格双轨制之困 
“现在市面上0号柴油每升销售价格不到6元,价格这么低,我为什么不多用一点呢?”当记者在前述享堂峡中国石化加油站调查时,一些长途司机认为现在的柴油价格虽然比往年已经高出许多,但运费同比也在显著增长,因此油价上涨并没有过多压缩跑长途车的利润。 
东方证券能源分析师王晶分析说。“社会需求不断放大,石化企业受困政府价格管制和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双重标准之累,只能开足马力供应,但国际原油价格并不以国内的政府意志为转移,这可能间接导致国内企业原油进口量放慢,或者消极对待原油以及成品油进口工作。”王晶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目前已经严重脱离国际原油同期涨幅的轨道,长此以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巨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这也是近期石化类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的原因之一。 
两难局面的存在已非一朝一夕。前述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长期滞后,当国际原油突破100美元后,该公司每炼化1吨成品油的亏损额度就达到2000元以上。“政府也看到了企业的困难,近几年屡屡对中国石化予以财政补贴,但这本身属于扭曲市场机制的行为。”他说。 
不过,就今年持续出现的柴油供应紧张局面,他认为已非正常贸易手段所能解决。“贸易意味有利可图,但在价格管制之下,除了我们和中国石油,根本就没有企业愿意干这种赔本买卖。”这位人士直言价格问题是当务之急,但受通货膨胀之忧,谁也不敢轻易提价。 
王震认为,低油价一方面在变相鼓励大家多用油——这与我国属于贫油国的现状不符,另一方面,提价又会触发国内通胀抬头,推动CPI指数走高。如此两难处境中,政府一味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来维持石油巨头对市场的供应其实得不偿失。 
“政府补贴出自财政,取之于民,现在以低油价供应市场,相当于还之于民。那还不如直接提高油价,谁用谁掏钱。”国务院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人士批评现有财政补贴措施治标不治本。 
采访中,多数专家对于我国炼化装置的改造设计也颇有微词。“柴油短缺的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炼化装置设计而致,那么,我国可否按照满足柴油供应的标准来炼化成品油,进而把多余出来的汽油再转手出口到国外,以弥补相关损失?”前述人士就指出,按照国际市场惯例,成品油价格追随原油价格波动,但前者波幅往往只有后者的50%左右,况且我国炼化企业在炼化过程中本身可以产生利润,为什么不用炼化利润弥补亏损? 
他同时指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作为独立企业和上市公司,均可在国际市场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早在国际原油50\60美元时,他们是否在严格执行套期保值交易?
最重要的不是价格问题 
针对目前被压制的成品油价格。自己也开车的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现在暴露出来的柴油油荒与季节性有关,但更多的因素来自于我们内部的强劲需求,”王震认为,即使现在马上把国内外的成品油价差拉平,过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发生大幅波动后,中国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上的短板同样还会露出来。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高世宪更是不无担忧的认为,暴露在成品油领域的供应问题,同样存在于煤电水气等其他能源产品领域。 
对此,在综合调研海外经验之后,曹新给出的答案是放开市场。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曹新身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多次深入美、欧、日等国家调研能源问题。在他看来,所有的国家对石油资源和国内石油企业都在采取有所倾斜的保护措施,但具体到市场供应上,却都是不遗余力的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白猫黑猫,全部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让他们去竞争角逐,来促进国家能源产品供应保障。”曹新说。 
市场是理性的,因此市场行为可以被有效引导。当一个扭曲的定价机制苦苦支撑着社会的原油正常供应时,实际上也在变相刺激着市场对石油产品的消费。从而进一步使自己的处境更为尴尬。这样的机制鲜见于国际市场和成熟国家。 
中国资源匮乏,不可能学习高耗能的美国,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 从世界各地获得充沛的能源供应。但我们又恰恰看到,从北京、上海、广东到成都、甘肃、新疆,几乎所有地方的交通设计都在大干快上,这些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工程无一不需要巨量能源作为后续保障。王震认为,理顺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之前,中国亟须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 
窘迫的局面似乎正在尝试改变。新一届两会刚刚闭幕,工业信息部闪亮登场。一些分析家评价说,中国似乎正在认识到自己的能源短板,转道谋求信息化工业道路。 
这或许应该是化解能源价格困局的一个良好开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