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航运:用看海的眼光注视长江

2008-3-3 12: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交通工具中一向排位“老四”的水运,在刚刚过去的冬季恶劣天气中,显示出运送大宗货物的优势。   1月中旬开始的20多天里,省内普降大雪,公路封闭,铁路拥挤,航空运力有限。98%电煤靠外省调入的火电厂用煤纷纷告急,最少的只够用2天。此时,航运显优势,仅2月1日至19日,通过长江航道运送到汉的电煤就有40万吨。
  也在此时,武汉创新江海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厚安,收到了省委书记罗清泉委托省委政策研究室回复的一封信。去年12月,袁厚安就壮大和发展湖北航运业,致信罗清泉提出建议。
  这些建设中一个吸引人的观点,就是长江中游沿线不仅仅是中国内河航运岸线,而是中国海岸线的自然延伸。作为重要长江港口的武汉港,也应定位为具有海港功能的长江上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作为通达沿海、海外的起运港和到达港,而不仅仅是上海港的“喂给港”。
  在他看来,确定这个定位,武汉港下一步可形成一个以武汉航运中心为主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港口为组合港的港口群。
  江海直达,前景可观
  湖北的内河航运资源丰盛。229条通航河流,通航里程达8385公里,居全国第6位;千吨级以上航道1091公里,在沿江省市仅次于江苏。但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湖北船舶运力为285万载重吨,远远落后于安徽省的1378万载重吨,和江苏省的1335万载重吨。“湖北水运应走江海直达的路。”这是袁厚安对湖北航运的定位,也是他建立的创新公司的定位。
  这家企业已经拥有多个“第一”:1997年5月,公司“江夏”号江海货轮满载5000吨进口铁矿石,由宁波港直航武钢,首开海矿江海直达运输先河。2004年,公司“用武汉人的创意,借江苏人的资金,到浙江造船”,一跃成为长江“江海直达”龙头企业。2007年9月,“江夏文”号货轮从宁波港装载进口铁矿石12060吨,直达武钢工业港,结束了长江武汉段无法通行万吨级货轮的历史。
  凭着10年的航运经营经验,袁厚安说,如果将内河航运思路和眼光,放在江海直达,服务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国家的广阔海域,带来的决不仅仅是降低本地企业的运输成本,而是空间巨大的船运产业。
  据介绍,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已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73亿元打造水运强省;上游的重庆市,也将投资180亿元,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而湖北“十一五”的港航建设投资为30亿元。
  有投入,有政策,有未来
  面对差距,袁厚安十分着急。“希望政府提供更有力政策,支持航运业的发展。”
  航道是水运业发展最基础的环节。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向国家争取,使到达武汉的航道常年维护水深达到5米至6米,让8000吨船在冬季可满载到达武汉。同时由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将汉江等具备条件的支流提升为千吨级航道。
  “政策引导非常重要。”2006年12月,为鼓励和支持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船舶发展,省交通厅出台了《湖北省船舶发展政策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5000万元奖励基金,但两年间仅用去130万元。袁厚安分析,《办法》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应该让省内企业经营或参股建造的船舶,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同时,“放水养鱼”,对港口航运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比照外省对船舶经营的运管费、航养费等规费进行优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