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矿石压力中国钢企“采购”突围

2008-3-27 12: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头沉睡了多年的雄狮觉醒,饥饿是它的第一感觉。这就是中国,一个对矿产资源有巨大需求、蓬勃发展的泱泱大国。”
    2005年,在澳大利亚出版了中英文双语的矿产勘查开发杂志 《亚洲矿业》,扉页上赫然这样书写这样的言辞。它告诉我们,那些矿石勘探生产大国对中国钢铁业走向的认识没有停留在表面。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钢铁在世界钢铁界崛起的大背景下,铁矿石资源供应也由前些年的 “买方天下”演变为当今的 “卖方天下”,钢铁生产企业在这个产业中开始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成本压力。
    一些国际矿石供应商为牟取暴利,对中国出口铁矿石采取现货交易甚至是招标出售的方式,致使铁矿石离岸价格远高于长期协议价格,二者相差最高可达100%以上。怎样化解矿价高企带来的成本压力?
    中国钢铁企业从采购环节切入,期望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降低整体链条上的运营成本。
矿石寻求:
    缓冲境外高价
    立足国内自给
    2008财年淡水河谷公司两种不同铁矿石的基准价格分别上涨65%和71%……
    经过激烈的角逐,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缓缓降下帷幕。时间定格在2008年2月18日。这一结果对中国钢铁界来说,又是一个令人无奈又必须默默承受的日子。
    “2008年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将达到4亿吨以上。按照进口铁矿石协议价格上涨65%即每吨铁矿石价格增加31.07美元计算,则2008财年(铁矿石进口量按4亿吨计)中国钢铁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加量将达到124.28亿美元。”中华商务网金属咨询部陈雳郑重地说,“这就意味着,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原料成本的增加量,将超过100多亿美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商务部发表的声明中称,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2008年铁矿石涨价65%的谈判结果,将使我国每吨钢材生产成本增加近400元人民币。
    为缓解海外铁矿石生产商的垄断导致的铁矿石价格高企,在海外投资采矿的同时,也要立足国内加大铁矿资源勘测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海外投资毕竟各种风险还是比较大。”钢铁大省河北省一位长期从事钢铁贸易的张宿刚认为,“我国有广大的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应该是很丰富的,所以,找资源也不要盲目舍近求远,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脚下开始!”
    2008年2月27~28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铁矿勘查研讨会,标志着时隔28年后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铁矿勘查的重新启动。凡涉及铁矿石资源的相关部委、协会、主要企业均齐聚津门,参与战略部署。
    有业界人士分析后认为,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铁矿石勘查投入就大幅下降,甚至从1996年到2002年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虽从2004年以后我国铁矿勘查开始复苏,但是新增资源储量,仍然难以满足铁矿石需求的不断攀升 (2007年国内铁矿石产量达到7.07亿吨,进口铁矿石3.83亿吨)。
    “开展新一轮铁矿勘查,实现找矿突破,是提高国内铁矿资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会上直切主题:关于我国的矿产资源战略,中央领导明确指出,首先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外。当前,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国内,找大矿、找好矿,缓解资源压力。
    3月25日,记者连线中华商务网,金属咨询部副总陈雳说:“价格飙涨的铁矿石会刺激国内钢铁企业将开采视线转向国内,然后,随着国内矿山产能规模继续扩大,国内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会日趋弱化。但是,有一个过程,而且时间不会太短。”
    据介绍,我国铁矿资源已查明资源储量607亿吨,还有相当数量的过低品位铁矿资源(平均品位15%),预测未查明资源在1000亿吨以上。“国内铁含量20%~30%的低品位铁矿石开采,也将带来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贾良群担忧地说。
易货贸易:
    实施资源互补
    降低物流成本
    在各种从境外获得铁矿资源的模式中,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进行原材料换购,开始在中越边境兴起。说起越南钢铁总公司 (VSC)向中国出口贵沙(QuySa)铁矿的矿石,以换购中国的肥煤和焦炭贸易,贾良群称之为“铁换焦模式”,其核心就是实现了资源互补,互惠互利,促进产业发展的“三赢”效益。
    据介绍,2006年11月,中国昆明钢铁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越南钢铁总公司 (VSC)、越南老街矿产公司(LAOCAI) 三方共同创办中越矿产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贵沙铁矿本身只是其中的一个经营项目。昆钢集团规划发展部常务副主任段蒙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这个项目是以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为主体来进行的。贵沙铁矿的开采、老街钢铁厂的建设,还有货物交换贸易相互配合,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相互之间的投资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月24日,记者连线中国管理科学院学部委员宋继军,宋认为:“在边境贸易,尤其是区域性铁矿石等钢铁生产原材料资源易货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互补,而且会大大降低钢铁企业资源采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煤炭行业专家李朝林认为,这种易货贸易方式的”能源互换方式”,解决了中越双方各自紧缺的战略能源问题。就中方而言,可以减缓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压力;就越方而言,随着其国内庞大的钢铁制造计划的实施,可以从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处获得稳定煤源。双赢互补,相得益彰。
    在过去的2007年里,广西从越南进口的铁矿砂约五六十万吨,随着贸易量的扩大,2008年里,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量,面对飚长铁矿石价格,李朝林表示,“中方与越方的贸易,至少可以让中方获得更多的铁矿砂资源,加上由于运费因素,其综合到岸价格可比巴西方面为低”。
    贾良群分析认为,这种方式并非不可复制,只要条件成熟,这种钢铁原材料采购的双向物流,最具潜在效益,而且能够有效地减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企联合:
    抱团廉价采购
    提升竞争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鞍山钢铁集团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鞍钢铁矿需求的80%以上靠自产,所以,铁矿石涨价对鞍钢影响较小。”但这种情况对依赖进口铁矿石生产的钢铁企业,尤其是那些既拿不到协议矿,又没有自己的矿山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日子就不好过。
    “对于绝大多数游离在百万吨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由于根本没有可能与境外的铁矿石生产企业签署长期协议,只能长期依靠现货维持。再加上矿石贸易商多次折腾,钢铁厂拿到手里的矿石价格无疑要比协议矿价格高得多。”贾良群说。
    高成本运营让不少钢铁企业,尤其是产钢大省河北省的近六成中小型钢铁企业,陷入全面的紧张,许多小钢厂被迫关闭。为了生存发展,部分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走联合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路子。宋继军说:“在铁矿石协议价格连续六次上涨的境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靠现货矿是很难生存下去,组成联合体迫在眉睫。”
    对于由沙钢集团牵头,联合一部分规模稍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组建一个联合体,然后集体到海外买矿的现象,贾良群这样评价:“在铁矿石价格飚涨,市场利润空间极度压缩的境况下,降低采购成本,优化铁矿石采购链条,拿到协议矿,是民营企业捆绑发展、走向联合的必然要求。因为这样的联合体,在生产上会达到相当规模,铁矿石采购量大,不管从什么渠道采购,都会增加话语权。”
    同时,贾良群还表示,对于符合发展壮大条件的团体,国家在这些方面应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包括在争取境外的矿山资源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