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过剩”潜伏金融危机

2008-3-27 10:28:00 来源:人民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后5年,世界经济将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至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2%、4.8%和5.1%,从而成为继1950年至197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4.8%以来的第二个世界经济最快增长期
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言,总体趋好的世界经济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暗藏风险
背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仍有可能出现波折,特别是台海形势正处在高风险时期。如果美国发动对伊朗战争,从而造成海上运输中断,不仅将导致油价继续攀升,而且很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石油危机。这将严重打击世界和我国经济。
(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但全球科技差距仍在拉大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全球的86%,占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2006年,美欧日财富占全球财富97.9万亿美元的82.8%。科技差距拉大已成为全球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我国在生物和航天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甚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仍处于大调整和大转折过程
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处在国际产业链的高中端,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受益最多的国家。而我国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受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扩大就业和增加税收的同时,推动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但是,大部分利润被跨国公司拿走。
(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东亚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
美国为维护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和影响,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并企图拆散“10+3”;日本为取得主导权,要把东亚峰会做大、做实、做强,并企图使“10+3”边缘化;韩国想抛开东盟,加强中日韩合作;东盟实力和影响都在下降,内部不统一,对推动“10+3”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已力不从心,难以发挥主导作用。
(五)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但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
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美欧大国产生一种危机感。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欧洲问题专家斯蒂芬?绍博2007年10月29日发表题为《存在一个西方吗?》的文章认为:“布什政府下台后,欧洲对美国关系可能会稍有改善。大西洋两岸新一代领导人将重新形成一种更加务实的跨大西洋关系。”美欧大国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力应对挑战。俄罗斯综合实力恢复很快,潜力巨大。美国对俄罗斯打压和欧盟东扩对俄罗斯利益空间挤压,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俄美和欧俄关系仍将是合作与竞争交错,但摩擦和冲突可能增多。
分析:五大风险考验中国经济
国际社会和各国更为关注的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以下五大风险能否化解,将对世界和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风险增大。
全球“流动性过剩”潜伏金融危机。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资产急剧膨胀。据IMF统计,2006年全球衍生资产总值达到485万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世界GDP 48.2万亿美元的10倍。货币全球化,既能为各国提供所需资金,又可能引发各国金融市场动荡甚至金融危机。有专家估计,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中,30%至40%是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热钱。我国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既要有效利用外资,又要防范大量热钱进入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全球股市和楼市大涨大落正在冲击世界和各国经济。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慢,而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们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防止出现股市、楼市从泡沫膨胀到破灭的危害。
汇率战加剧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是“金钱游戏”的最大玩家,无论美元升值还是贬值,对美国都是利大于弊。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发生的拉美债务和金融危机、日元升值和泡沫经济破灭、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与美国实行不同利率政策和美元汇价大波动有关。近年来,美国一再施压人民币升值,旨在扩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占据和打击我国经济,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是,能源争夺加剧,粮食问题日益突出。
在今后相当时期,各国对石油需求的继续增加势必造成各国对石油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主要能源消费国家正在采取的对策包括:第一,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美国企图控制中东、向中亚扩张和建立非洲司令部,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第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采取节能措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第三,大力开发替代特别是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后石油时代”作准备。
此外,粮食问题可能比能源问题更为引人关注。世界谷物库存率已从1999年的31.6%降至2006年的15.5%。2007年全球小麦库存量降至1.43亿吨,为25年来最低点,这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是,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升高。
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2003年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31.5美元一直升到上百美元。过去一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了62%,玉米价格上涨了58%,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升高,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特别是3月份以后,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涨价的影响,CPI涨幅连续8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2007年前10个月累计同比上涨4.4%,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对我国而言,既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又要有效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冲击。
四是,发达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发达国家设置歧视性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扩大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剪刀差”,严重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迄今为止的贸易条款都是不公平的,它们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据统计,占世界人口40%的穷人,仅获得世界贸易收入的3%,而占世界人口12%的富人,却获得世界贸易利润的75%。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载文评论指出,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有可能引起反发达国家和反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五是,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暖威胁已迫在眉睫,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很多地区农业减产。全世界大约40%的死亡事件与水、空气及土地污染有关,全球80%的疾病、50%的儿童死亡是因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认为,全球已进入“生态红色警戒线”。
应对: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机遇与挑战和风险都是动态的、可变的,甚至可能相互转换。我们既要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又要采取有力对策和措施,有效应对挑战,注重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风险。
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1988年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国内经济安全的具体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把“经济安全”置于对外政策三大支柱(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之一。1980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智囊机构推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报告,提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不仅局限于军事,在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必须采取综合对应措施。1996年4月29日,由俄罗斯总统签发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基本条例)》,明确了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建议我国政府组织各方面专家,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制定出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重要产业和对外经贸关系要有法可依、依法行事。随着石油价格攀升和能源争夺加剧,各个大国都在调整或制定新的能源法。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成功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2002年出台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第八条规定,政府每年必须发表一份报告。2007年5月2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2007年能源白皮书》,这是日本政府发表的第四份有关能源供需状况和能源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就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维护能源安全提出了3项战略性举措。首先是确定自立的、符合环境要求的能源结构;其次是采取战略的、综合性的对策以确保能源供应;再次是在亚洲和世界解决能源、环境问题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我国能源立法严重滞后,我们既要听取国内社会公众的意见,又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出台能源法和相关政策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
加强经济外交工作。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靠信息,加强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协调。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企业,要实现开发与建设、开发与环保、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决避免进行掠夺性、破坏性的资源开发,真正做到平等互利。这不仅是经济利益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形象。
客观提供驻在国家经济形势和问题等相关信息,积极推动我国与各国加强经贸合作。通过加强经济外交工作,使我国政府能够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全面提高对外经济工作质量和水平,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