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仓储弊端

2008-3-26 16: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摘要: 

    仓储是物流运作的基础。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仓储业在运作方式和设施上存在大量的弊端,严重影响了物流成本与费用的节约水平,尤其是盲目引进国外技术与理念,造成生搬硬套现象严重,妨碍了我国仓储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提供了一些适合我国的,能对弊端进行革除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VMI(供应商库存管理) 零库存  CMI 客户管理库存  订单处理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1999年—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呈明显上升势头。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程度真正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是我国的物流水平还很低,从国外物流的发展历程来看,当独立的第三方物流约占社会物流的50%的时候,物流业才真正形成,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仅占社会物流的18%,日本是80% ,美国是57% ,因此从这个标准上来说我国物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一、我国仓储业现状 

    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其中仓储在物流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厂商研究和规划的重点。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仓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从原始的人工仓储到现在的智能仓储,通过各种高新技术对仓储的支持,仓储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文介绍了仓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仓储业发展状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然而,现代仓储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仓储业发展的滞后拖住了中国现代物流前行的步伐。如何认清现状,找准症结,明确方向,确定对策,成为仓储业乃至物流业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弊端分析 

    2004年,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负债总额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786.6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与物流业其他主体企业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每个法人单位拥有104.5人,仓储业每单位有39.2人,仅高于装卸搬运企业的32.7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每单位占有资产4915.7万元,仓储企业每单位平均占有资产为2533万元。 
    2.仓储业经济效益偏低。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77%,仓储业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企业的8%。从资产利润率看,物流主体企业平均为2.86%,仓储企业仅为0.92%,低于道路运输的3.37%,水运企业的7.86%,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 
    3.仓储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物流主体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7%,而仓储业高达69.5%,高于道路运输企业(56.5%)13个百分点,高于水运企业(51.8%)17.7个百分点。 
    这些情况表明,仓储业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弊端有以下几种: 

1.无垄断性资源,企业数目较多,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产生价格影响力; 

2. 存在只求小而全,大而全的小农经济思维模式,不重视企业间的协作; 

3.负债较多,债务及利息压力较大,无力进行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能力; 

4.仓储企业规模偏小,设备状况差,相差悬殊,效率不均衡,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大规模进出货需求,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缺少为大客户、跨国客户服务的能力; 

5.创利能力差。仓储企业人均业务收入为22.5万元,处于中等地位,但人均利润为0.59万元,处于倒数第三位。 

三、针对弊端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A.解决方案 

    我国古代商人有句话“货不停留利自生”。的确,货成为活的货,才能创利。因此,只有让库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极少的量,甚至为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这就是在目前很流行的“零库存管理”。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说:“库存是万恶之首。”确实在库存管理发展史上确实有一段黑暗的时期,库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以致各企业疾之如仇。但那只是因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和管理不善引起的,在如今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他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或者说,它所代表的更是企业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综合达到: 

1.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首先,VMI在实施与运用时,必须面对供应方与需求方的价格对立关系,以及VMI策略各参与方彼此既有的业务运行方式与系统差异,要获取VMI的运行效果,需真诚合作,共同制定VMI运行计划,先建立一套VMI运行环境以保障VMI可以顺畅地执行下去,并在执行中得以补充完善,直至最后得到各参与方共同认识和乐意分享。 
VMI运行计划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VMI系统与合作模式建立阶段,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主要任务是确定各方投入资源,建立评估指标,分析与协议所需条件,确立整个运作方式及系统建置。 
第二阶段为VMI系统实施与改善阶段。此阶段大约也需要6个月时间,主要任务是以先导测试方式不断修正使VMI系统与运作方式趋于稳定,并以评估指标不断地进行问题寻找与完善,一直到不需要人工介入为主。 
2.CMI 客户管理库存 

预售业务代表在拜访客户时关注客户的库存,帮助客户保持合理库存量,减少即期、过期产品出现,并根据产品的流速和库存量提出合理的进货量建议,就是库存管理 

3. 供应商与客户联合管理库存  

4. 订单处理   

    在拉动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实现零库存需要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环环相扣,在实现零库存的过程中,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零库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不可忽略,其可行性更值得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任何管理手段和技术都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作为明智的企业,必须做到投入小于产出,因为企业总是要有盈利才能够生存。企业物流采取零库存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使资金得到充分周转。 

B.针对基础设施落后,采取如下建议: 

1.自建仓库。首先要节省土地成本,采用租用土地的形式(或其他可行方式),以降低固定资产建造的初期投入,减轻资金压力。其次是降低仓库的建安造价。仓库的建造摈弃以往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而采用钢结构,不仅降低了建安造价,而且扩大了仓库的整体跨度,提高了单体仓库的使用空间。 

2.收购或租用已建成的仓库。这属于借他人资产来产生利润得方法。收购或租用那些闲置或利用率低的仓库为自己所利用,不仅能节省前期建造仓库的耗用时间而马上投入使用,而且原仓库的业主往往因为急于套现而压低租售的价格,使租售价格低于正常市场租赁价格或重置价格,对承接人更为有利。而对承接过来的仓库进行改造,使其符合自己业务的仓储需求。 

    相信我国的仓储业定会革除弊端,使我国的物流行业整体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