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善变”
2008-3-21 2:0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尽管从前几年开始,坊间就持续流传着RFID的普及风暴即将到来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没有看到RFID大规模应用的影子。
文/本刊记者 张俭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佩服RFID行业所渗透出来的那种“善变”的元素。有些时候,你也不得不佩服媒体在报道RFID时前后大相庭径的观点、态度。甚至,有些时候,你更不得不佩服RFID行业中所充斥的种种关于RFID未来的猜测。
2004年,当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提出,其前100家供应商于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以及于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RFID技术的时候,许多关心RFID发展的人们无不喜出望外,乐观地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RFID技术将在零售业当中得到较大的普及。
然而,当历史的时针定格在2008年1月的时候,也就是距沃尔玛向供应商下达最后通牒的截止日期的第3个年头,我们却没有看到RFID在零售业上的风风火火,取而代之的是习惯性的不温不火。
2006年年底,当某媒体的一篇关于“RFID的应用将在2007年出现井喷”的报道见诸报端的时候,包括许多RFID软硬件服务商以及RFID潜在的使用者在内的大多数关注RFID发展的人们,无不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美好E生活。
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上述媒体却采写、刊登了一篇关于“RFID的发展步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趋缓”的新闻稿件。从“井喷”到“趋缓”,历时仅仅半年。虽说半年的时间可能造就无数有关RFID技术普及应用的新闻事件,但半年的时间怎么着也谈不上会导致一个行业的时过境迁。
2008年年初,在一些主流的RFID网站上,记者看到了数个RFID业内人士对RFID在2008年的发展所做出的预测。有“2008年将会成为RFID的应用普及年”这样的表述,也有“RFID市场的腾飞临界点会在2008年出现”这样的评测,还有“RFID市场在2008年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这样的概括。总之,各种猜测可以归结为时下一句时髦的广告语:“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关于RFID“善变”的元素、媒体大相庭径的观点、态度,以及分析人士迥异的猜测还有许许多多。在此,我们不得不感叹,一个新兴行业竟能演绎出如此充满变数的诸多“故事情节”!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RFID的捉摸不透、媒体的前后大转弯,以及分析人士所持观点百花齐放的种种有趣现象,并不是因为RFID真的不可预测,也不是因为媒体存在报道失实的错误,当然,同样不是因为专家意见无法形成统一。只不过,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它特有的规律,一个媒体的报道有它习惯性的参照,同时,一个业内人士的预测也有他所偏好的分析资料。
不过,可以肯定的事,尽管RFID的发展充满着较大的变数,但是从目前来看,在RFID的应用普及上,我们暂时只能欣赏到RFID那美丽的花瓣,却无法到寻觅到RFID那陶醉的芳香。
2008年1月底,为了从最权威的视角获得RFID的前沿讯息,为了从专家里手那里分享有关RFID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同时也为了同一线工作者深入探讨横亘在RFID面前的各种顽疾,本刊记者特意深入走访了数位长期活跃在RFID领域中的权威人士,以期从他们的观点、视角探究RFID发展的诸多“奥秘”。
“开放”标准
2007年4月20日,《800/900MHz 频段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走上了前台。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这部行业热盼3年之久的《试行规定》将会极大地促进RFID的发展。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表示:“《试行规定》的出台对国内RFID产业界来说意味着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对民族产业的倾斜支持(特别是关于840-845段)。”
而在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武岳山看来,《试行规定》的出台为UHF频段的RFID应用奠定了重要的频率资源基础。
众所周知,RFID的应用离不开对频率资源的占用,而对空中发射的频率资源的管控又是一项强制性措施。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在国家辖区内的任何一台无线电发射装置都应满足国家频率管理机构所颁布的发射限制性规定,而这种规定的目的在于所有无线电应用都能各行其职地发挥作用而不造成相互间的显著影响。因此,在国家RFID应用频率规定没有出台之前,大家对规定都心存疑虑。
然而,尽管《试行规定》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除人们心中的部分疑虑,但武岳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同时强调,频率规定的出台是RFID应用获得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因此,尽管《试行规定》的出台对RFID的应用发展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RFID的应用并没有获得如期的迅速增长。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上海科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继平的赞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朱继平表示:“《试行规定》的出台尽管意义深远,但它离
正式规定的出台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规定的正式出台则是要根据RFID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来考虑,不仅仅会从技术层面考虑,而且还要从市场层面考虑。”
通常,某某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企业必须做出快速的相应,这一点,对RFID也不例外。“当我们看到规定的出台后,我们做出了快速的应对。目的很简单,一个是为了能够赢得时间以期尽快进入市场,还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客户买的都是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美国易腾迈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府主导
如果对推动国内RFID技术发展的机构进行排序的话,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就是最最主要的主导机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企业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政府部门就是RFID在中国的应用普及所唯一能够依仗的力量。
2006年6月9日,由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共同编写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公布。而正是这部期待已久的纲领性文件的颁布,使得中国的RFID技术与产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找到了最核心的系统性指导文件,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可见一斑。
事实上,就在《白皮书》实施的第二年5月,由政府和行业协会以及行业领先企业发起的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中国RFID万里行、信息化推广应用活动正式步入人们的视野。此次活动历时四个月,其周期之长、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可谓空前。而从这次RFID的普及风暴中我们不难看出,在RFID的推广过程中,政府部门持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其实政府主导着整个中国的RFID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RFID的行业应用必然涉及到一些政策、法规与工作流程方面的改变或调整。此外,政府掌控着更多的资源,具有最高的公信力,其视野与预期也都比较宽阔。可以说,任何一项大的行业RFID应用在当前状态下离开政府的主导都将难于实现。”在武岳山看来,政府成为RFID技术的“唯一”推手似乎一切皆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RFID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政府的支持并不是无限的,况且,仅仅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足以促使该项技术真正走向成熟的。事实上,唯一能让RFID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只有依靠市场驱动的方式,离开了市场,一切都无从谈起。
“中国RFID市场是在金卡工程实施了十几年后逐步显现的,而金卡工程是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因此中国RFID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依靠政府来推动。”在欧阳宇看来,只有RFID技术发展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的时候,以市场驱动的方式才有可能实现。
在采访过程中,本刊记者还从朱继平那里捕捉到了这样的观点。“通常来说,政府都是高新技术的最先受益者,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新技术,相比而言,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朱继平表示。
当前,RFID的应用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大的应用框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上述专家、企业代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们大都认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民间参与的状况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而从目前来看,民间企业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局部小范围的应用。
应用瓶颈
“RFID技术在物流、零售领域的发展前景最具看好”,关于这一点,业内早已形成共识。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RFID在物流、零售业中的发展可谓雷声大雨点小。
在欧美发达国家,RFID在物流、零售领域中的应用有着许许多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物流行业更为突出。难怪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果RFID技术再完善一些,成本再下降一些的话,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将会大面积采纳这种技术。
然而,再看我们国内的情况,由于物流、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尤其是对那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应用RFID技术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暂且不谈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单看零售业的情况,我们就能发现许多问题。首先,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较高,RFID给零售企业带来的效益和投入相比目前还不成正比,因此,商家很难接受。其次,采纳RFID技术要涉及到改造现有零售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这将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再次,消费者担心的隐私问题、安全问题和法律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欧阳宇不无担心地表示。
事实上,欧阳宇的担心不无道理。从宏观上分析,RFID目前在物流、零售领域中的应用尚缺乏可供参考的应用模式,因此,人们最初的想法在实现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又会涉及更多的问题,由此就会造成概念转换到实现的周期加长,如此一来,RFID的普及就会遭受许多创伤。
不过,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项技术体现到产品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至今人们还没有设计出一款万能的产品。而人们对应用产品的需要在实际过程中常常会超出产品能力的供给,因此,这一不争的事实就会促进产品的改进与应用环境相适应。“如此一来,多花费一些时间也在情理之中。”武岳山表示。
当然,关于RFID在物流、零售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大家都能理解。的确,诚如武岳山所讲,技术的普及还需假以时日。然而,可怕的并不是时间的漫长,事实上,最棘手的问题还是企业没有意识到RFID的真正奥秘,同时也缺乏足够的需求。
“我们处理的货物一般都比较杂,品种较多,产品差异大,同时变化也较大,所以不适合用RFID。尽管两年前我们也曾到北科大的实验室看过,但当时感觉RFID太贵了。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确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物流管理部经理王勇语出惊人。
如果说就连国内物流领域大名鼎鼎的中储都将RFID据之门外,那我们还能寄希望与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吗?
或许,此话太过绝对,但从中储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RFID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遭遇了种种难题。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中远、宝供等一些优秀物流企业已经或正在上马RFID项目,只不过,与中国庞大的物流企业相比,RFID在这些企业中的应用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事实上,据记者所了解,虽然RFID技术正在试图大举进军物流领域,但在科技日益普及的今天,国内许多物流仓储企业甚至连条码都没有使用。看来,RFID要想在物流领域取得突破,前方的道路仍然荆棘无比。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