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调中的"内"、"外"关系 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2008-3-18 9: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增多。国际上一些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可以说,中国经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之大、范围之大,从未有如今天之巨。随之而来就有很多难题,比如,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中“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就是一个。把握好这个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宏观调控中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头痛医头”,甚至“头痛医脚”。
在“内”与“外”的关系上,外部因素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到64%,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资已达748亿美元。2007年,还有多家银行、保险公司“走出去”,竞购国外银行的股权,更有中投公司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大手笔,还有QFII,QDII等制度安排。顺理成章的是,在宏观调控中,外部因素的考量也越来越重要,如果外部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增加,其考量的权重显然还会大增。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宏观调控中,仍然应该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的原则。首先,国内因素仍居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这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具体分析中就能说明不少问题。
据权威解读,在2007年11.4%的GDP增幅中,4.4个百分点来自消费贡献,4.3%来自投资,2.7%来自出口。其次,从长期趋势看,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国内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也是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讲,大国经济的立足点、决定因素必然在国内。再次,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必然刺激不少企业掉头向内,做好耕耘国内市场的大文章。这更增加了内部因素的权重。
确立了“内”主“外”辅的原则后,在处理纷繁的宏观经济问题时,我们才会更加果断、准确。比如,在处理“反通胀”与“反热钱”的矛盾时,就可毫无疑义地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我们知道,反通胀措施之一是加息,但美国因其国内经济趋缓等原因,更乐于减息。这一加一减,使中美之间的利差更大,“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力更充足。因此,加不加息实在令人为难。然而,如果按照“内”主“外”辅的原则,取舍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重视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不排除在某个时段上倾全力对付国际经济动荡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内”主“外”辅,仍是我们在宏调中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