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花质量不容乐观

2008-3-17 11: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由于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和价格上涨的影响,2007年广东口岸全年共计检验进口棉花515批,611415件,132953吨,货值18252万美元,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其中批次减少7.87%,重量减少4.36%,货值减少0.91%。  
  统计显示,进口棉花以美棉为主,占广东进口棉花总批次的61%,其他依次是澳大利亚棉、印度棉和巴西棉等;棉花品级方面,SLM、M、SM等级为进口棉花的主体等级,分别占进口棉花等级的25%、19%和16%,进口贸易形式为一般贸易为主。  
  近年来,我国纺织和服装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国内棉花供应不足,导致棉花进口大幅增长。广东作为全国进口棉花的重要口岸之一,多年来进口棉花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进口棉花品质不合格、货品短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进口急剧增长引发的问题亟待关注。  
  洋棉品质总体下降不合格率高  
  2007年,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不合格进口棉花批次476批,不合格率高达92.4%,其中在品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有299批,占进口总批次量的58.1%。  
  据统计,全年进口棉花总体平均品级不合格率为3.33%,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其中平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长度不合格、马克隆值不合格和强力不合格。进口棉花总体长度平均不合格率为11.39%,比去年同期(5.9%)上升了5.49个百分点。降长率50%以上的有21批,其中4批高达90%以上;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5.66%,比去年同期(5.2%)上升了0.46个百分点,棉花纤维马克隆值偏大,细度偏粗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纤维强力不合格率为3.43%,比去年同期(3.6%)下降了0.17个百分点。品质方面共计索赔83.2万美元。  
  八成以上洋棉短重  
  全年共计有429批棉花短重,占到货批次总数的83.3%,平均短重率为0.93%,与去年同期(1.12%)相比下降了0.19个百分点,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429份,索赔金额256.5万美元,占进口货物总值的1.4%。  
  其中美棉短重问题比较突出,非洲棉花重量相对稳定。进口美棉中发现有85%的批次出现短重,平均短重率为1.00%,高于总体平均短重率0.07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短重率达到3.87%,是近几年来少见的进口棉花短重批次。全年共出具美棉重量索赔证书270份,索赔金额为88.9万美元。  
  携带疫情情况依然严重  
  由于不少商家对进口棉花包装要求不严,洋棉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出现水湿霉变等问题。2007年广东口岸多次查出水渍、油渍等“问题棉花”,一些“黑心棉花”还在货物中掺杂大量化纤、羽毛、纱线、毛发、布碎等特殊杂质和异性纤维,这些特殊杂质和异性纤维零星地夹在棉包中,分布面广,不易挑除,直接对成纱质量和染色造成影响。  
  检疫方面,进口棉花疫情比较严重,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多次在检疫中,发现米扁虫、赤拟谷盗、热带火蚁、书虱、玉米象、蜘蛛等各类有害生物以及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泥土、鸟屎及死老鼠等疾病传播媒介。经不完全统计,2007年进口棉花检疫不合格的批次57批,不合格率达11%。  
  专家视线  
  广东检验检疫局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口岸加大对进口洋棉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对棉花进口企业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企业在报检时应提供国外码单以方便核对,对短重异常的批次要加大抽复秤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留样,为残损鉴定及索赔提供有力依据;二是要慎选客户,要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条款具体,不要一味追求价格低,要选择诚信度高、交棉质量好、理赔快的棉商;三是要加强质量验收,最好在出口国进行预检,并在到货后即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检验;四是要积极争取权益,在出现质量、重量问题后,主动向检验检疫部门反馈信息,积极索赔,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