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贸易企业供应链服务效率

2008-3-16 2: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SU,如何提高贸易企业供应链服务效率 
  ??访 中国银行 总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
  本报记者 魏建玲
  实习记者 陈璞
  本报1月15日刊登了《中国银行力促中国贸易蓬勃发展》一文后,许多内外贸企业来电咨询,关于SWIFTNet TSU(贸易服务工具)的一些情况,以及该业务在企业贸易流程中有哪些具体益处。
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已率先在中国顺畅开通该业务的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先生。 
  记者:您好,可以简单介绍一下TSU吗?
  王国胜:TSU的英文叫Trade Service Utility,译为中文“贸易服务设施平台”。这个含义还不能非常完整表达TSU本身对贸易界,包括金融商及牵涉的银行业务,它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广泛的基于TSU的赊销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就像传统的银行家适应信用证那样,TSU非常好地适应了现代贸易发展的方向。由于社会信用的改善,全球经济带来了交易方式的新变化,更多的交易通过赊销达成。赊销节约了交易成本,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风险、不确定性。当交易在银行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时候,对银行本身的活力产生什么影响,对买卖双方交易过程的确定性或者不确定性产生什么影响,TSU比较好的弥补了这个空白,就是能够为交易各有关方面(包括银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交互平台,下一步还可能包括保险,运输,商检等。所以我认为它有很好的生命力,因为它确确实实非常好的顺应了目前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
  讲TSU就不得不讲S.W.I.F.T.,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叫“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简称S.W.I.F.T.)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学术性的某个组织,实际上不是。它是一个国际银行同业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S.W.I.F.T.成立于1973年5月。至2006年年底,S.W.I.F.T.在全世界拥有会员银行2301个,共连接了在208个国家的8282个用户。其中,在中国有106家国内银行,102家外资银行已经加入S.W.I.F.T.。目前,S.W.I.F.T.日均处理报文近一千四百万笔,最高处理量超过一千六百万笔,为S.W.I.F.T.会员和其它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服务。S.W.I.F.T.在银行界的广泛使用,对提高国际银行间的信息处理与交换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把通讯作为最初S.W.I.F.T.的主要特色和功能的话,那么现在, S.W.I.F.T.的功能、网络的广泛性,还没有另外一个组织能跟它比。S.W.I.F.T.的不可替代性还在于,它的作用非常独特,全世界无论哪一个独立的国家,独立的机构,都不能像S.W.I.F.T.这样覆盖全球的通讯网络。
  记者:SWIFTNet TSU如何开展业务?
  王国胜:SWIFTNet TSU是由SWIFT提供的一个协作式中央数据匹配公共系统。SWIFTNet TSU.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全部采用标准化的处理程序和标准化的电文格式,这些处理程序和电文格式由SWIFTNet TSU根据业界需要而制定?提供给成员银行及用户使用。S.W.I.F.T.系统的通信服务可直接连接不同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完全的直通处理;中间不必经过转换和重新输入,这就可以减少出错的几率,?提高交易处理效率。
  TSU自去年4月推出以来,在全球已有53家贸易银行部署了该系统,其中包括4家中国国内银行(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 民生银行 、 华夏银行 )。这些银行可基于TSU的核心功能,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向企业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
  记者:中国银行如何借助SWIFTNet TSU服务企业?
  王国胜:TSU能做什么呢?它到底能为交易的各方面提供什么?说到底,TSU最核心的功能能做什么,英文就是两个字,中文是四个字。英文就是“Data Matching”,中文就是“信息核对”。TSU提供的不是付款,也不是传统的开信用证。在目前盛行的赊销为主要支付方式的交易前提之下,TSU只是为交易的各有关方面提供一个从合同签约开始的信息核对。比如甲公司和乙公司,2008年1月15号签订了合同。然后这期间,货装船了,报关了。其功能就是交易过程中的基本信息核对,它有别于现在的信用证,有别于现在银行的担保,也有别于保理。这个信息的来源是一家银行,如何使用这个信息更要取决于银行自己的能力。中国银行就是这样,通过对贸易相关交易数据的匹配和标准化,为企业客户提供赊销业务服务。在赊销融资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和其它国内银行利用SWIFTNet TSU开发新的服务,并将服务延展至整个供应链,进而服务更多的客户。随着企业对国内外现金流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银行将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国内更多的分行中引入其它增值服务。作为中国的银行业及其客户的一种全新工具,SWIFTNet TSU可以帮助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进行更加有效的风险控制,因而它在银行业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SWIFTNet TSU,中国银行不仅可以在订单融资和商业发票贴现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后还将开发出包括现金流管理、代客制单等其它服务。”
  记者:有过案例吗?
  王国胜:有,当然这也是商业秘密,我不具体说了。TSU的优势在于,第一,非常快速、高效;第二,非常安全;第三是非常便宜,价格非常低廉。所以S.W.I.F.T.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全球的银行在业务往来中的联系,解决了速度解决了安全,解决了成本,用户不用再考虑省字,也不用考虑时空差,也不用考虑安全不安全。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王国胜告诉记者,在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的业务范围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结算”业务,而是全面涵盖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项下的结算和融资业务以及供应链融资服务,实际上也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贸易金融服务”的概念。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号称“世界工厂”,对外贸易额每年都在迅速递增,中国银行的贸易结算业务规模也已居于全世界首位。在中国日渐强大的背景下,S.W.I.F.T.组织以及国际银行界强烈希望中国银行能够代表中国银行业参与到TSU应用开发的工作中来。在王国胜应邀代表中国银行业担任S.W.I.F.T.组织贸易融资业务专家工作组(TSAG)委员一职之后,随着对TSU开发应用工作不断深入的了解和参与,他越来越感觉到TSU是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贸易服务合作平台,能为企业和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为此,王国胜在国际结算部组织了专门队伍负责TSU业务的跟踪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可以说,中国银行是到目前为止惟一一家深刻介入到TSU的整体开发应用工作中的中资银行。
  王国胜说,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30%以上。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银行的贸易金融事业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境内外机构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银行业首家年国际结算业务量超越万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其中江苏省分行2007年国际贸易结算业务量突破千亿美元,达1022亿美元,成为我国银行业中第一家国际贸易结算量突破千亿美元的分行级单位。他表示相信,2008年将又是中国银行贸易金融事业的一个收获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