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公路建设借鉴高速公路做法

2008-3-10 11: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春节前夕,湖北交通质监局完成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回访。该局认为,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借鉴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质量总体良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至2006年,湖北共建成通乡沥青路9935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47833公里。今年湖北省将新增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新增369个村通公路,并完成县乡道改造1500公里。为确保农村公路质量,湖北省交通厅提高养护经费标准,非列养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经费将按县道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安排养护工程经费。 
    补贴到位  捆绑招标 
         湖北在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之初,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形成了“政府监督、行业巡检、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全省各县(市、区)组建了县级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共有89家,机构中设立专职的农村公路监督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质量监督,完善了定期调度制度、片区督办制度、质量巡检制度和交叉检查制度。湖北省交通厅还按通乡沥青路每公里200元、通村沥青(水泥)路每公里100元的补助标准对市县交通质监部门的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给予经费支持。 
         几年来,湖北省人大出台了全国首例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省交通厅制定出台了《湖北县际及县通乡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意见》,并适时对各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湖北省通村公路验收办法》,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湖北将符合招标条件的通乡沥青路项目纳入地方招投标管理中心管理,实施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监理队伍。各地将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延伸到通乡沥青路建设中,积极探索“捆绑招投标”、“大路带小路”等方式,将通乡沥青路路面工程与国省干线路网工程捆绑进行招投标。 
        在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湖北各地交通部门切合实际,设置准入门槛,施工单位的设备、资质经过审验后,工程才能开工。 
    送教下乡  农村有了“土专家” 
         近几年,湖北的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仅靠交通部门的技术队伍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为此,湖北省交通厅采取送教下乡、送管理下乡的办法,培养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土专家”。 
         省公路局组织送教下乡工作队到边远山区、水乡湖区和技术力量薄弱地区,为农民讲解通村公路建设的各项技术标准、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以及实践中创造的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并将送教下乡的内容刻成光盘发放到各个村组。各市州县也采取相同的办法,进行农民修路技术员的培训。 
         通过培训,荆楚农村各个村组都有了自己的修路“土专家”。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在交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的同时,这批“土专家”蹲守现场,严把质量关,成为一支协助交通部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力量。 
    杠杆调控  资金拨付严把关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展开,湖北在村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计划内的通村公路,建成后经验收合格,每公里补助10万元。按此标准,湖北修建通村公路的大部分资金是国家补助的。 
         为了保证通村公路建设质量,防止前修后坏,湖北各地交通部门严格执行通村公路验收管理办法,严把质量验收关。如果路建成了质量不合格,“以奖代补”资金就无法得到。因此,“以奖代补”资金拨付政策成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最重要关口。 
         与此同时,湖北省交通厅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社会化养护进程,采取交通厅补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在农村公路养护改革过程中,湖北各地创造了组建协会进行专养、分段招标养护等多种办法,改变了过去只建不养的局面,保证了农村公路路况良好。 
         据悉,从今年起,湖北将逐步建立起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今年年底之前,将培训3000名农民施工技术员、3000名农民护路管理员和1000名农民质量监督员,力争在3年内实现全省村培训面100%。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