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环境恶化 出口企业绝处求生
2008-3-10 11: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期望政策稳定成集体心声
一张全新的办公桌上,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快满了,但李光谊(化名)还是狠命地抽了一口,觉得这样才能稍稍舒缓心中的郁闷。作为国内一家机电行业零部件出口加工企业的老总,他怎么也没想到,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工厂,正面临关闭的厄运。
而去年底到现在,北京小耘律师事务所反倾销部主任张毅律师一直都很忙碌。“案子特别多,而且越来越多,”他说,“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会变本加厉,负面影响肯定波及到中国。”
“最近的确有一些主攻海外市场的企业扛不住压力已经关闭了,其他同类企业的处境比以往大多数时候更加艰难。”中国进出口商会法律处一位负责人证实。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为了实现贸易保护的目标,国外政府机构及相关组织动用的手段花样之多、情况之复杂,让张毅律师感触甚深。“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接手的美国和欧盟针对国内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或调查各有近10宗,一些操作程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理由则包括食品安全、行业补贴、贸易壁垒及知识产权等等。”他说。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对媒体透露,全国两会结束后的4月份,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率多名委员访问中国,同时启动中欧经贸高级别对话机制。这一副总理级别的对话机制,是2007年1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主动建议设立的。其起因是过去一年里中欧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摩擦凸显,“贸易不平衡”已成为欧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呈远表示,这一对话机制的启动,显示了中方采取积极姿态,促进中欧贸易逐步实现平衡的意愿。
而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比如韩国近来就学会了用国际贸易手段来限制中国对该国的出口贸易。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0%,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是新出口订单指数3年来首次出现紧缩苗头。而接受调查的采购经理对新出口订单预期的下降,反映出他们并不看好本行业出口前景。
中国进出口商会法律处高处长称,目前国际贸易环境非常不好,2007年各项外贸调控政策的效应将在今年逐步显现,一些行业比如照相机及零部件出口等,统计数据都呈现负增长,很多厂商即使没关闭也只是在勉强维持运转状态。
传统优势行业内忧外患
人民币升值既增加了工程出口设备的成本,削弱了国内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金额较大的未收汇款项也产生不确定影响,使企业在新项目签约和制定预算时难以操作。李光谊的公司便深受其害。
“我对公司利润持续增长表示担忧,如果成本持续上升,订单流失的风险将会迅速提高。”李光谊说。像他们这类机电出口企业不得不采取应急对策,部分开始转产,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而一些大型贸易公司则在逐步调整业务结构。
“与我们竞争上述产品出口市场的国家,正在积极实施开放的贸易政策,吸引外资,从我国失去的订单很可能流向这些国家,而订单一旦流出很难重新追回。”高处长称。
中国纺织协会一位人士对记者抱怨说,该行业常用的基础原材料都在涨,退税之后还涨,某些原料国内的价格比国外的还高,出口根本没法做。
“国家过去鼓励发展印染企业,而现在它成了高污染行业,必须尽量‘关停并转’,”中国纺织商会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从纺织行业国际市场走势来看,国外进口商也在分散风险,扩大自己的进口国范围,不再单纯依赖中国。”
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范围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多数受影响行业企业因此雪上加霜。
政策多变成大患
在众多贸易壁垒中,强调产品环保性能的“绿色壁垒”尤其让国内企业操心。
中国机电商会最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有企业人士提出“节能减排”改造工作要一步步地来,给中小企业一段适应的时间。“可不可以分阶段实施,允许我们先投几十万元?”一家电子零部件出口企业的代表说,也希望国家能出台具体的政策,比如污染的具体标准如何?排放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我们建议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至少今年上半年能为有关企业提供较为平稳的贸易环境。”高处长说,“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在人民币汇率、退税率、信贷政策等方面放缓调整步伐,让企业对未来有明确的预期,同时适当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
一家纺织品企业老总更坦言,企业发展不怕限制不怕砍掉,就怕不稳定,出台政策或者立法前后一定要有个过渡期。“对于国际贸易法律环境也是如此,我们不怕反倾销,不怕贸易壁垒,就怕不公平的调查, 怕受到歧视,希望政府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加大交涉力度,让程序和过程更透明。”他说。
也有业界人士呼吁,政府在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前一定要正确考虑评估相关产业的实际发展环境。比如不少纺织企业已成为被政策打压的对象,但实际上纺织业自身利润微薄,赚大钱的纺织企业的利润要么来自房地产开发,要么来自打新股,而不是主营业务。政府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有助于制定准确的产业政策导向。
正为工厂的前途寝食难安的李光谊,也对政府外经贸政策调整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政府有关部门最好能前期对政策调整的趋势有所预测,对企业的心理预期和判断加以辅导,中期就政策调整实施的细则给予企业有效指导,后期及时反馈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影响。”李光谊说。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