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中国制造优势与供应链成本

2008-3-10 1:2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内的媒体对中国制造的焦点一直集中在低成本和廉价的劳动力,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借助国外媒体和企业的观点,从供应链成本的角度来进行新的思考。  

波斯顿邮报:“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海外资源策略,如中国制造和采购,正面临供应链成本的挑战,客户服务水平也正在经受考验。”难以预测的供应链成本,如紧急运费的增加、国际运输能力的限制、关税、海关延误、产品返工成本,还有客户因为延误或缺货而取消订单。中国制造正在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在中国设厂的外企也应该是中国制造话题的对象。许多人总是把中国制造的利益分配同一个简单的产品价格减去中国采购价格来进行赢利的对比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非常不科学的判断。又或者是把它定义为低端与高端的竞争,而对中国制造做一个简单的否定。反观以上关于供应链成本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中国制造的优势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我们的基础设施。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低廉的劳力成本,有一天我们在空谈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市场的同时,便会发现我们只不过是印度制造或者东欧制造的另一个竞争对手而已。  

一个美国批发商:“我们知道直接从中国进货的价格更低,但还是决定从台湾贸易商那里下订单。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供应链策略——减少单个产品的订货批量;另一方面,台湾供应商更了解我们在运输包装和存货拆装方面的要求,更懂得到货期保障对我们的供应链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更具有专业沟通的能力,是更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当中国制造依然在进行价格恶战的时候,我们一部分利润都是因为缺乏专业沟通的能力而流失。中国在国际化专业人才方面的缺失是另一个话题。这里,我们还是从供应链成本出发,逐步了解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供应链采购策略和成本的原理中,我们得到许多关于产品价格与供应链成本的分析,那么,如果把这种关注企业利益的分析应用于客户关系分析,进而理解国际客户的需求,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未必仅仅停留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这也就是我们在讨论传统竞争优势与供应链竞争优势的论题。通过了解客户的流程成本因素,帮助客户降低作业成本等,供应链竞争优势已经不是一种理论,而是先进国家中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一种具体实践。中国制造是否也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提升、以及管理的创新来获得我们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中国名牌呢?  

最后,我想用一个有趣的对话来结束以上的“大道理”。小张(某电信公司国际客户经理):“那德国人真傻!他的订单比美国佬贵也不会讨价还价。”德国人:“我知道美国佬比我的价格低,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因为我不想为了担心他的交货问题而半夜做噩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