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热”与规划先行

2008-3-1 1: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生产业“热”又何妨  

    2001年我国的物流事业继前一年的“物流热”又有很大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和企业宣布在现代物流领域的投资,低则几千万,高则百亿、几百亿。“十五”计划已经明确发展物流配送的国策,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在进行规划性工作,香港特区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物流行政管理机构……企业的步伐更快,中远已经重组,实现了从承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海尔的现代物流系统对营销的作用也很大,现在是国企中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现物流领头羊;而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民营第三方物流的代表也在困难中前进———就连已经成为“垃圾股”的郑百文,在重组之后也把现代物流定为主业,企图以此东山再起。  

  现在有媒体或人士指中国的物流有泡沫,“物流热”是虚热,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其实物流发展得快、出一点问题跟“物流热”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杞人忧天。  

  现在很多地方的物流建设确实有一定的盲目性,那是引导不够,对物流基建的规管不够,国内的物流毕竟是个刚起步的产业,国家应该有一定的宏观指导,不能在一旁任由它发展。不过,我们不能够对这些问题过分指责,否则会妨害这个新生产业的发展,出了问题就应该多一些整合,以法规行规来解决问题。这需要一个进程。  

  有人说“物流热”会出泡沫,对整个物流事业会有负面影响,事实上,有投资机会就必然有资本的寻租现象,有企业去追逐并不见得是坏事。没有资本的集中、寻租,物流就很难发展起来,难道我们还能够依靠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套来发展物流吗?不可能。我一直认为应该以市场来解决问题。矛盾应该以法规律条来解决,但我还是主张以引导为主。  

  物流规划先行是办法对物流领域来说规划的意义重大,因为物流涉及面很广,没有共同遵循的规划不行。从物流涉及的范围来说,它涉及了军事、生产、流通、消费及后消费领域,涵盖几乎所有社会产品在社会上和企业中的运动过程,庞大而复杂。就拿社会物流的共同基础设施来说,我国就有交通、铁道、航空、仓储、外贸、内贸六大领域分兵把口,不用说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更多行业;可是,这些领域和行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都包含有局部的物流规划。这些规划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更多是从局部利益考虑,再加上局部资源有限,往往就破坏了物流大系统的健康,妨害它的良性发展。  

  另外,物流过程长且环节众多,如果没有共同的规划可以遵循、制约,各个环节各自发展,就可能出现“效益背反”甚至强化的现象;物流领域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而发展的门槛却比较高,很容易就会易进难出,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配送中心、一般物流中心和小型物流节点方面可能更有突出的表现。  

  从投资和发展的角度来说,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一般投资规模巨大,更需要有规划的引导;我国物流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已经与发达国家有了几十年的差距,要迅速追赶,如果缺乏规划引导和制约,必然会有相当多的地区和企业,要重复低水平发展阶段,白白地消耗资源和时间。  

  我认为,第一,国家一级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为内容的物流基础平台规划应当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相吻合。这个物流基础平台的规划,固然会包含铁路、公路已经宣布的几纵几横的线路规划,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全面规划综合的网络,包括不同线路合理布局以及使网络发挥更大效用的综合物流结点———物流基地,以及相应的综合信息网络。  

  第二,省、市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地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以及综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和布局的规划。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是省、市物流外结内连的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物流设施,也是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这三个层次物流结点的规划是省、市物流运行合理化的重要基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