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建国际服务贸易型特区

2008-2-8 23: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下,深圳和香港可以通过“试点”共建国际服务贸易型特区的形式,搭建起一条嫁接内地与国际的重要桥梁。   深港这道重要桥梁,既能在促进内地发展的同时分享内地快速增长的各项发展优势,又能通过与国际间不断交流学习建立起与世界现代生产服务体系对接的现代服务体系。
  第四次全球制造中心转移趋势初露端倪
  深圳和香港“试点”共建服务贸易型特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的巨大挑战。二战后,为了追求生产低成本优势,全球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转移。第一次是欧美转向日本,造就了日本70年代的经济发展奇迹;第二次是从欧美、日本转向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东亚国家或地区,崛起了“亚洲四小龙”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第三次是全球制造中心转向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世纪之交形成了“世界工厂”。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思想大解放,及时抓住了世界范围制造业中心第三次转移的机遇。
  至今,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发展也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生产要素价格明显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丧失竞争优势,部分企业向国内中西部地区和国外的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国家转移,第四次全球制造中心转移的趋势初露端倪。
  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重点对外开放的是制造业领域,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货物贸易开放程度较高。但是多年来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明显落后于工业。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导致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收益包括知识产权收益、品牌设计收益流出到国外,致使制造业比重的过度上升和服务业的滞后。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延续下去,将不仅威胁我国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产业持续发展力,也将威胁到国家产业竞争力。当前我国还没有走出服务产品短缺的时代,国家需要继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
  在看到经济特区发展面临巨大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深圳发展中潜藏的巨大机遇。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深圳在跨国公司“工厂”布局中抢得了先机,这为吸引全球制造业的“仓库”和“办公室”奠定了基础,同时制造业的高度发达也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当前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办法,建立服务贸易型的经济特区,积极探索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体制。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的“仓库”和“办公室”转型的国家战略中,由此可见,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还有继续承担起发展服务贸易重要历史使命的重任。
  服务贸易二次创业深圳未来发展3个核心领域
  在这次产业调整的“服务贸易二次创业”中,深圳未来发展有3个核心领域:第一,嫁接起中国内地服务业与国际服务业之间的桥梁,提供精细化的生产性服务;第二,嫁接起内地与国际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嫁接起内地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桥梁,培养自主品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了实现这3个核心发展目标,深圳光靠自身力量绝对无法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和香港联合起来。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的优势,可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深圳与内地联系更紧密,香港则和国际更联系。如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深港两座城市就能实现双赢,否则两者则可能两败俱伤。
  为了做好深圳和香港“试点”共同建设国际服务贸易型特区,推动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一要提高认识,全面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在政府理念上从服务法人的投资环境向服务自然人与法人并举的投资环境转变;二要实施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新战略,使经济特区率先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门槛、股权比例、业务领域、市场范围等方面大胆突破;三要在深圳经济特区内实施服务业“点开放”带动“面开放”的新局面,利用毗邻香港优势,与香港充分合作,优先在相关园区全面开放服务贸易、金融、要素流动等领域;四要解放思想在人才、资金、信息、货物等方面,拓宽深圳与香港两地的交流方式,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网在两地间更加畅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