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业四大抓手策动“中国创造”战略革新

2008-2-3 10: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结构调整、名牌战略、环保创新、“走出去”
皮革业四大抓手策动“中国创造”战略革新
编者按: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中国皮革产业切实把握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因势而动,主动变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强化节能减排与环保推广,力推品牌战略,不断创新服务,使行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007年,中国皮革行业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虽然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相关政策调整、环保和标准压力以及企业成本增加等内忧外患,中国皮革产业仍以积极变革、沉着应对的主动策略,把资源环境约束和贸易摩擦转化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名牌战略,加快皮革行业“二次创业”步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使皮革行业在2007年得以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超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一个五年,是中国皮革行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我们共同经历了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新形势的洗礼,中国皮革行业的产业新格局日益完善、名牌战略效果明显,东鞋西进、特色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国际交流、“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中国皮革行业基本实现了由快速发展向健康平稳发展的转变。”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7年底,中国皮革、毛皮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进出口均有大幅度增长。截至2007年,全国皮革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1.6万个,直接从业人员550多万人。2007年1-11月,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4349亿元,同比增长25.6%, 销售收入4155亿元,同比增长26%,利税总额299亿元,同比增长31.3%. 2007年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385亿元,同比增长11%;鞋类产品出口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成为世界第一大皮革、毛皮制品出口国。
  产业结构突围
  为适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完善国内产业布局,中国皮革业实施主动调整策略,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中国皮革协会在轻工行业率先推出《关于授予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先后授予浙江温州“中国鞋都”、浙江海宁“中国皮革之都”、河北辛集“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广州花都“中国皮具之都”等九个皮革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如今,全国皮革行业已经形成了不同特色区域和生产基地错落有序、发挥优势、竞相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为促进中国轻工行业的战略转型,中国皮革协会敏锐地把握温总理对轻工行业发展的批示精神,重新归纳了新时期皮革行业的四个特点:完整产业链;富民优势;吸纳劳动就业优势;产品常青优势。积极推进皮革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开展东鞋西进战略,为积极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服务“三农”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基于对世界皮革产业格局战略调整和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深刻分析,以及中国皮革产业加工能力强大、产业链完整等优势和特点,皮革协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仍然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的战略预测,并将对行业的新思考、新见解、新经验在行业中广泛推介宣传,使行业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目标。
  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
  作为中国轻工业在当时形势下探索行业协会进行质量自律的试点,中国皮革协会自1994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真皮标志”证明商标以来,“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就承载了引领皮革和皮革制品企业开展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2007年,真皮标志办公室采取多项宣传和提升“真皮标志”的措施,不断提高中国皮革和皮革制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400多家企业的产品被批准配挂“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中国皮革协会每两年还在这些品牌中评选出佼佼者,授予他们“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衣王”、“中国真皮名鞋”、“中国真皮名装”等称号。
  在中国皮革协会名牌战略的推动下,一大批国际、国内名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39家企业荣誉“中国驰名商标”,5家企业获“中国出口名牌”,康奈、奥康、金猴、森达、百丽、蒙努、束兰等皮鞋、皮衣品牌享誉海内外。在温州、海宁、辛集等特色区域内已经产生了品牌集团军,品牌的规模效应初现成效。
  环保与创新
  面对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以及国际贸易面临的绿色壁垒,中国皮革协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创新手段加大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成立环保技术推广中心,编制《皮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李玉中表示,中国皮革协会已经设专人负责节能环保工作,加强联合国工发组织在中国皮革协会设立环保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以创新手段,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由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牵头,吸收行业环保专家,积极开展对全国制革污水治理技术进行评估表彰推荐工作,设立皮革行业“环保创新奖”,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与环保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皮革行业污水治理技术的提高。
  此外,皮革协会还以环保为内在动力,积极推进生态皮革发展,设立“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证明商标。目前已经有26家企业获准配挂“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标志。苏超英表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是“真皮标志”的延续,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成品革和毛皮,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在提高行业环保意识、保证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李玉中认为,推动生态皮革发展不仅有利于节能环保,而且对于促进产品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也大有裨益。
  “走出去”战略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皮革协会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双星、森达、康奈、奥康、百丽等一大批品牌企业以各种形式,开展国际化经营,在“走出去”战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2007年以来,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贸易摩擦不断,同时,中国积极调整贸易策略,实施平衡贸易,成品革被列为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中国皮革产业面临战略性调整。
  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皮革行业积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品牌国际化,增强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皮革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应对国家贸易摩擦,特别注重培育欧美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鼓励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中国皮革协会通过组织展览会、海外调研等国际交流活动,为中外皮革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舞台,提升中国皮革企业的国际地位。
  为促进促进企业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皮革协会启动“真皮标志”英文版,助中国企业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建设品牌、管理品牌,更加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表示,“十一五”时期,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同时,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取创出3-5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奋斗目标。“真皮标志”英文版标牌的启用,是推进皮革行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具体措施之一,对于促进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是皮革大国,但不是皮革强国。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低档廉价的代名词,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皮革行业。按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规律,我国皮革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大势所趋,因此,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努力塑造中国品牌的新形象成为新时期对皮革行业提出的新要求。“真皮标志”英文版标牌的启用,通过行业协会以第三方的公正立场对皮革行业的优秀品牌进行认证和监督,有助于提高国外买家和消费者对中国皮革行业品牌的认知度,有助于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竞争力,有助于推进中国品牌产品尽快走向国际中高端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