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 (2)
2008-2-29 18: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最后,中国的理论研究界和媒体也加入了供应链管理培育和推广的大潮。许多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在2004年充分认识到了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进行相关的学科建设,有些学校还专门设置了供应链管理方向的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的举办、发表和发行在2004年更是层出不穷、大大多于和优于往年,争相为供应链管理作出新贡献;广大媒体也更加体会到供应链管理的社会效益, 2004年在新闻报导与知识传播方面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与支持,争相开辟供应链管理的专栏报道和讨论,。这些都是2004年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借用美国埃森哲著名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顿的一句话:“中国的供应链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
然而,从总体而言,由于中国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由于受到市场环境、企业运作模式管理不成熟、企业家对供应链管理很不熟悉,SCM软件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这许多问题。借用罗伯特?伊斯顿的另一句话来说:“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今天面临6个重大挑战:地域差别、基础设施、海关的效率和透明度、政府机构和规章制度、假冒伪劣现象、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制约因素”。长期以来,供应链上一直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有:1)缺少供应链上前向的预见性。下游需求不明、无法掌握客户的真正需求、牛鞭效应严重。上游供应不稳、无法掌握供应商未来的供给能力;协同性差,企业间、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导致大量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同层次间难以实现调拨转运和互通有无,无法实现共担风险;2)供应链上的计划不准。企业/部门的计划由于需求掌握不准和缺少快速优化确编制计划的工具、编制速度慢、计划不准确,无法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变化,重排计划困难,响应速度慢。无法实现跨企业的联合协同计划,各环节上存在业务衔接失误和滞后,无法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低;3)库存高: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供给与资源约束三者间无法实现动态的平衡、信息滞后、流程缺乏连贯性,缺少有效的伙伴策略、合作方式和SCM管理工具,只能以高库存来维系市场和客户;5)响应速度慢。缺少供应链决策与优化工具,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和快速地作出反应,对预防和快速处理例外事件的能力差,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差,定单履行率低;6)纵向一体化管理:企业采取“小而全”“ 大而全”的策略,将各种生产与经营资料、各业务环节都控制自己手中,形成了庞大、臃肿的 超级组织结构,缺少有效的竞争优势;7)供应链网络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和物流过程的设计未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合理性、运营成本高,整个分销网络没有实现优化设计和持续改进、上下游网络设施与物流作业设计衔接差,无法实现协同运作,影响了流程的顺畅性,供应链的配置与管理不合理,没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供应链的竞争衡量失真,缺乏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指标。这些问题在2005年必须作出深入的剖析,并探求解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同时也是国际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适应国际上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力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引进、吸收、消化中力求实现创新。当前,国际上供应链管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有闭环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等,综合起来所要改进的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供应链的运营速度(Velocity)、链上的可预见性(Visibility)和价值(Value),又称为3V目标供应链,它们既可以用来作为改进上述供应链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供应链管理的3个目标,同时还可以是绩效考核招标。其中,加快运营速度能够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或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可预见性即为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有了这种可预见性,就能对供应链上的业务及其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甚至是超前做好准备,在减少额外开支的同时完美履行好各项业务;而增加价值是将供应链转变为价值链,使企业或供应链变成一个真正的快速“ 生钱机器”,其衡量标准是资产回报率,即收入与花费的差值除以资产投入。它要求在增加收入和资产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花费,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和多获利。
这3V同样也是中国的企业与供应链在2005年以及今后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一是欧美日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制造链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中国更需要有供应链管理这一有力武器来提供竞争能力;二是业务外包趋势,更多企业希望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需要伙伴合作的协同运作,从内部管理走向外部协同;三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为了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尽量缩短新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上市的时间,需要与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上共同开展并行运作;四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化需求,需要更多的按订单进行设计和生产;五是为了整合供应链系统与网络,实现信息与业务层面的集成,需要将供应链上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2005年供应链管理的热点。而且,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工具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