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经验

2008-2-28 17: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加工、营销、配送和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物流量十分巨大,前景十分看好。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而且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条件和运作模式极其落后,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改善农村物流条件,采用现代农产品物流理念和技术设施,是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举措。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由于欧美农业生产者规模较大,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级市场发展又很快,因此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逐渐受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冲击被削弱,出现了市场外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较小,超级市场尤其是综合性的大型超级市场的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作用较为突出。综观两种不同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组织化、规模化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户联合起来的协同组织(如农协、合作社),而非个人;同时,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例如美国的农场规模大,但农户仍按协同联合方式进入市场。在美国的果蔬营销中,主要是农场主与生产合作社、产地中间商和大型超市或批发企业签约进行销售(占销售量的98%)。全国有150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农业联合会”,还有众多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有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采购。在发达国家,单独的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组织体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的物流主体不仅在营销中具有较强的谈判实力,而且还具有其它组织所没有的速度优势,尤其是在开拓国外市场时更具优势。

  2.农产品物流渠道日益缩短,批发市场作用突出

  农产品物流渠道日益缩短,这是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美国 78.5%的农产品物流链条为“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相对数量在不断下降,销往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交易量只占交易总量的20%。尽管如此,批发市场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它为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场所、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和过程管理,从而实现交易和集散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价格形成、发现和结算功能。在日本、韩国与台湾等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流通率高达80%以上。

  3.远期交易、远程交易、拍卖交易成为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主体内容

  在当今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期货交易应用广泛,85%的世界农产品价格是由期货价格决定的。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方兴未艾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在现货交易市场中,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凡需经过批发环节的大都以拍卖方式实现,如荷兰王国是一个人口1600万,面积4.1万km2 的小国,通过拍卖的方式每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鲜花和温室蔬菜竟达数十亿欧元。在日本,农业和国民经济水平也很高,产销一体化的条件也基本具备,但是由于日本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相对紧张,其农业生产只能建立在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因此,日本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流通的矛盾始终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农产品市场向拍卖市场的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节约交易时间和费用的高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之路。

  4.连锁超市经营成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很少有我国居民所熟悉的“农贸市场”这种零售形式,而主要是经营生鲜食品的小型专业店,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商店逐渐被连锁店的超市所取代。连锁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卫生,从保鲜条件来看,超市里拥有先进的冷藏设备,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农产品进入超市可以发挥品牌效应,可以得到全程质量监控,也可以杜绝假冒伪劣农产品,实现真正的优质优价;超市经营也可以缓解经由农贸市场销售过程中初级农产品尾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和污染。连锁经营超市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

  5.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

  发达国家便捷的交通网、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送系统、有效的保鲜设备、快速的信息处理网络,为实现农产品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仓库和加工厂都建有专门的铁路线。美国农产品78.5%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农产品物流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营销效率高。日本农产品物流的公共设施以及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体系十分完备。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批发市场能够发挥信息中心的功能,不必进行现场看货、实物交易,而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市筹配中心运送,做到商物分离。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经过逐步完善,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大、联合性差和组织化程度低,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1.物流主体数量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原有农产品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转制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其中既有农户单独或多个农户合作经营的农产品产供销物流,也有专业从事农产品产供销的公司,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业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中,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更不用说与具有先进物流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竞争。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物流系统也极为落后,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落后、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交易非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产品物流市场效益的充分发挥。

  2.农产品物流投资结构不合理,物流环节损失率高

  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上的投入,但对于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却明显不够。据统计,由于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目前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在5%以下),保鲜储藏比例不到20%,加工比例不到10%。粮食平均损失也有14.8%。我国物流费用占国内生鲜产品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链过短,致使绝大多数农产品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后就进入消费市场,农产品增值度很低。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进入冷链系统,而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

  3.现代物流运营方式没有完全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随着物流规模增大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有现代物流运营方式与之适应。但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不完善时期,各物流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还不规范,单纯依靠在车辆吨位上降低成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粗放经营模式越来越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以现代物流理念引导现代物流运营方式建立和改造,是各物流企业的当务之急。另外,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000个涉农网站,农村信息员有18万人,80%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可以联网的计算机,“三电合一”试点已经推广至100个县。但就农产品物流信息而言还存在着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物流信息不畅、信息无法“进村入户”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4.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自营物流占主导地位

  我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少,农村交通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大量性,造成了农产品“卖难”、“丰产欠收”等问题。部分地区农村交通网络不够发达:不通公路、路况不好、交通阻滞、设卡收费和没有多式联运网络等,使农产品物流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此外物流设备落后。目前我国汽车运输七成是敞蓬卡车,只有三成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一成。经过多年发展,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物流的比重在增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和作用,愿意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做。而自营物流要占用相当的资源和费用,易成为农业发展的包袱,但目前它仍占据主导地位。

  三、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做法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的流通以现金交易为主,交易方式单一;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才能使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完备和便利的基础设施,所以发展农产品物流业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当务之急。农产品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此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要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2.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制,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农产品实行拍卖制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价格合理、交易规范、成交迅速等优点,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应该积极推行拍卖制。拍卖通过买方的竞价购买,使价格的形成过程公开透明,能明显提高信息的集散传播效率,有利于理性的交易决策。另外,拍卖能使同一批产品卖出最高价格。买方投标竞价在公开场合短时间决策,依据的是经营效率和预期利润的约束,这既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又有利于利润分割的公平、公开。但是目前我国批发市场由于交易主体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数量众多等特点,拍卖制的产生与发育受到制约。因此,要一方面发展大型的批发商组织以扩大交易规模,另一方面要促进委托代理批发贸易的发展,以提高交易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从而为拍卖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作用

  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所谓物流主体就是物流企业,这一主体的主要形态包括: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农产品物流经纪人队伍。应在壮大原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实现物流规模化。另外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借鉴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进行专业化协作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以此更有效的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4.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根据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现状,宜采用以日本为代表的物流模式,呈现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鉴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有基础,重点以改造为主。借鉴荷兰花卉批发市场的经验,在软件建设方面,加紧对现有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在硬件方面,强化投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建立较为现代的电子服务和结算中心,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把批发市场真正办成农产品交易和服务的多功能市场。目前需要重点改造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而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

  5.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与新型流通业态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必须积极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新型流通业态经营比重。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产品物流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连锁经营首先要加快建设“万村千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鼓励物流业、邮政等多种投资主体到乡村建设和改造连锁化农家店;其次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建立连锁化、规范化农资超市,形成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另外也要支持与发展农产品订单交易、电子商务等,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

  6.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发达国家之所以农产品物流发展快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尤其要加强硬、软件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散运作资源,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