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供应链系统的物流

2008-2-28 3:43:00 来源:许胜余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迈向21世纪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的深化,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图1所示的演变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图1第4阶段“供应链系统物流”。在这个阶段,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这种一体化配送中心(INTEGRATION),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综合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使物流与信息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  
    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型物流(CONTRACT)。这种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  
    供应链系统物流完全适应了流通业经营理念的全面更新。因为,以往商品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由制造经配送中心而送到各零售点。它使未来的产业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流通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心。加之,在这个阶段,有许多新技术,譬如说,准时制工作法(JUST IN TIME),又如,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INT OF SALE),商店将销售情况及时反馈给工厂的配送中心,有利于厂商按照市场调整生产,以及同配送中心调整配送计划,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它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作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因此,如何服务好,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首先,在概念上变革,由“推”到“拉”。配送中心应更多地考虑客户要我提供哪些服务,从这层意义讲,它是“拉”(PULL),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即“推”(PUSH)。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区域性的物流服务,以后发展到提供长距离服务,而且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产厂家“驻点”,直接为客户发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把所有物流工作全部委托配货中心去干,从根本意义上讲,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产厂里去了。  
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就要看配送中心的作业水平了。配送中心不仅与生产厂家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且直接与客户联系,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并沟通厂商和客户双方,起着桥梁作用。如美国普雷兹集团公司(APC)是一个以运输和配送为主的庞大公司。物流企业不仅为货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具备运输、仓储、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知识,深入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流程设计和全方位系统服务。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称策略),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信息化—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 
    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美国洛杉矶西海报关公司与码头、机场、海关信息联网。当货从世界各地起运,客户便可以从该公司获得到达的时间、到泊(岸)的准确位置,使收货人与各仓储、运输公司等做好准备,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又如,美国干货储藏公司(D.S.C)有200多个客户,每天接受大量的订单,需要很好的信息系统。为此,该公司将许多表格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大量的信息可迅速输入、传输,各子公司也是如此。再如,美国橡胶公司(USCO)的物流分公司设立了信息处理中心,接受世界各地的订单,IBM公司只需按动键盘,即可接通USCO公司订货,通常在几小时内便可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往往建立了ECR和JIT系统。所谓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即有效客户信息反馈,有没有它,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每年达20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次。这样,可使仓库的吞吐量大大增加。通过JIT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成本一低,竞争力便增强了。  
    欧洲某配送公司 通过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将若干家客户的订单汇总起来,在配送中心里采用计算机系统编制出“一笔画”式的路径最佳化“组配拣选单”。配货人员只需到仓库转一次,即可配好订单上的全部要货。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实施。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80年代早期,物流企业的发展已超出了上述阶段,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目前,相当一部分配送公司都拥有一部分从事外贸出口业务的用户,有一定百分比的作业量与进出口有关;有许多配送公司加入到国际性组织的公司或跨国公司。  
当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其物流配送系统已不是仅仅从东部到西部的问题,还有从北部到南部的问题。这里面有仓库建设问题也有运输问题。例如,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如何来运送货物,又如何设计合适的配送中心,还有如何提供良好服务的问题。另外,一个困难是较难找到素质较好、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因为有大量牵涉到合作伙伴的贸易问题。如日本在美国开设了很多分公司,而两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势必会碰到如何管理的问题。  
    还有一个信息共享问题。很多企业有不少企业内部的秘密,物流企业很难与之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个难题。同时,在将来的物流系统中,能否做到尽快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之一。客户要求发出订单后,第二天就能得到货物;而不是口头上说“可能何时拿到货物”。同时,客户还在考虑“所花费用与所得到的服务是否相称,是否合适?”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甚至还考虑接受订货、代收取资金等等。为了适应这样的需要,有时甚至不计成本,满足服务。所以,这里也涉及到生产厂和物流企业的最终利润分配问题。  
    总之,竞争包括世界范围的竞争,对物流业来说,经营战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可以相信,进入供应链系统的物流,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                                                                               于1999-2-12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