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展望

2008-2-25 2: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即使实现了其内部信息化单元的集成,但相对大社会与市场环境,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化孤岛,必须用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理念和技术来拆除企业间的围墙,消除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孤岛,实现跨企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使企业能更好地整合和优化利用各方的社会资源,分享和占有更多的市场机会,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整个供应链、乃至社会价值最大化。 
严格地说,供应链是一个多重业务和多重关系的网络,它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的客户。SCM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链上的需求与供给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优化和决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内容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中国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和产业必须运用SCM这个管理利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 
在上个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就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技术,目前财富500强有超过70%的企业都采用了供应链管理,如戴尔、波音、丰田、思科、宝洁、IBM、沃尔玛等业界翘楚,来确保其竞争优势和领先定位。为了应对新形式下的竞争与合作,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快速流动,中国企业最紧迫的要求就是要运用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整个供应链、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合理利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成就。首先,从与政府及行业协会相关人士意见来看,都更加重视对供应链管理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并从战略高度确立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例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4年明确地指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供应链理论指导,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混淆和误解(例如将二者混为一谈、甚至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部分);丁俊发副会长还在2004年秘书处工作总结会上提出;“要建立供应链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要在不同层面上都应当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认识和运作。跨国企业已从采购战略、物流战略进入供应链战略,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配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等等,为中国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中国企业在2004年中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4年专门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查,供应链管理被企业高层管理者列为首要改进位置的占到了48%,居于首位。这表明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已开始被经营管理层所接受。在我国较早开展供应链管理的首先是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如戴尔、摩托罗拉、IBM、西门子、百事可乐、上海通用等,它们将其国外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带入中国,率先奏响了应用的号角,并将其在国内外的业务链接在一起,纳入整个全球供应链加以管控。随后,我国一些在市场竞争大潮的风口浪尖上的本土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宝钢等在企业内部成熟应用ERP后,在其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开拓性的引入供应链管理,步入了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前列,并带领其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行业供应链。2004年,海尔就全面开展了从产品研发、供应商关系管理、定单处理与履行、生产、物流、一直到销售与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全面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的“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并准备在2005年全面部署供应链系统;华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也在2004年正式上线运行,等等。这都将掀起中国新一轮供应链管理的高潮。因此,2005年将使供应链管理在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最后,中国的理论研究界和媒体也加入了供应链管理培育和推广的大潮。许多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在2004年充分认识到了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进行相关的学科建设,有些学校还专门设置了供应链管理方向的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的举办、发表和发行在2004年更是层出不穷、大大多于和优于往年,争相为供应链管理作出新贡献;广大媒体也更加体会到供应链管理的社会效益, 2004年在新闻报导与知识传播方面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与支持,争相开辟供应链管理的专栏报道和讨论,。这些都是2004年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借用美国埃森哲著名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顿的一句话:“中国的供应链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 
然而,从总体而言,由于中国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由于受到市场环境、企业运作模式管理不成熟、企业家对供应链管理很不熟悉,SCM软件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这许多问题。借用罗伯特?伊斯顿的另一句话来说:“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今天面临6个重大挑战:地域差别、基础设施、海关的效率和透明度、政府机构和规章制度、假冒伪劣现象、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制约因素”。长期以来,供应链上一直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有:1)缺少供应链上前向的预见性。下游需求不明、无法掌握客户的真正需求、牛鞭效应严重。上游供应不稳、无法掌握供应商未来的供给能力;协同性差,企业间、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导致大量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同层次间难以实现调拨转运和互通有无,无法实现共担风险;2)供应链上的计划不准。企业/部门的计划由于需求掌握不准和缺少快速优化确编制计划的工具、编制速度慢、计划不准确,无法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变化,重排计划困难,响应速度慢。无法实现跨企业的联合协同计划,各环节上存在业务衔接失误和滞后,无法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低;3)库存高: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供给与资源约束三者间无法实现动态的平衡、信息滞后、流程缺乏连贯性,缺少有效的伙伴策略、合作方式和SCM管理工具,只能以高库存来维系市场和客户;5)响应速度慢。缺少供应链决策与优化工具,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和快速地作出反应,对预防和快速处理例外事件的能力差,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差,定单履行率低;6)纵向一体化管理:企业采取“小而全”“ 大而全”的策略,将各种生产与经营资料、各业务环节都控制自己手中,形成了庞大、臃肿的 超级组织结构,缺少有效的竞争优势;7)供应链网络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和物流过程的设计未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合理性、运营成本高,整个分销网络没有实现优化设计和持续改进、上下游网络设施与物流作业设计衔接差,无法实现协同运作,影响了流程的顺畅性,供应链的配置与管理不合理,没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供应链的竞争衡量失真,缺乏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指标。这些问题在2005年必须作出深入的剖析,并探求解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同时也是国际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适应国际上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力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引进、吸收、消化中力求实现创新。当前,国际上供应链管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有闭环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等,综合起来所要改进的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供应链的运营速度(Velocity)、链上的可预见性(Visibility)和价值(Value),又称为3V目标供应链,它们既可以用来作为改进上述供应链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供应链管理的3个目标,同时还可以是绩效考核招标。其中,加快运营速度能够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或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可预见性即为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有了这种可预见性,就能对供应链上的业务及其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甚至是超前做好准备,在减少额外开支的同时完美履行好各项业务;而增加价值是将供应链转变为价值链,使企业或供应链变成一个真正的快速“ 生钱机器”,其衡量标准是资产回报率,即收入与花费的差值除以资产投入。它要求在增加收入和资产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花费,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和多获利。 
这3V同样也是中国的企业与供应链在2005年以及今后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一是欧美日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制造链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中国更需要有供应链管理这一有力武器来提供竞争能力;二是业务外包趋势,更多企业希望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需要伙伴合作的协同运作,从内部管理走向外部协同;三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为了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尽量缩短新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上市的时间,需要与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上共同开展并行运作;四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化需求,需要更多的按订单进行设计和生产;五是为了整合供应链系统与网络,实现信息与业务层面的集成,需要将供应链上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2005年供应链管理的热点。而且,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工具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5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的一年,它既是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一年,又是为“十一五”规划奠定基础和启动未来五年发展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一年,因此也是大力发展与促进供应链管理应用的一个好年头。预计在2005年,大型企业仍将是供应链管理市场的主体,特别是那些已经实施了ERP、物流执行系统LES的企业,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更积极地加入供应链管理的行列。 
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增长,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在中国市场也将同比增长。从未来需求来看,中国企业将加大步伐追求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 改进存货周转率,改善供应链透明度、响应速度以及响应能力。2005年已经实施了ERP的大型企业将以实施SRM、SCM和CRM为主。在供应链上游,将以双赢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与供应商结成长期的、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获得策略性的资源,围绕采购与库存控制、大力发展供应链伙伴策略管理与协同,以JIT、VMI(供应商管理库存)、ICH(库存协作中心)等采购管理方式为热点,在保证供给的同时尽量降低库存,从而节约成本、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增强创新能力与市场响应能力,实现赢利最大化;在企业内部,已效益和效率最大化为核心,应用供应链计划SCP、供应链执行SCE等工具,开展精益化的设计、采购、生产与销售,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运作;在下游,将已客户满意为中心,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及变化,大力整合分销链,力求需求的可见性与透明性,将以CPFR(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联合库存计划、分销商集成DI等供应链管理策略为热点,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以扩大客户群落和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在提供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SCM的应用在2005年将具备4大特点为:实时的可视性(横跨整个供应链)、高度的灵活性(供应和来源的选择)、快速的响应性(针对客户需求多变和订交货周期缩短)以及快速的新产品上市(根据市场潮流和新型设计)。同时,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其他相关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如供应链策略管理、协同管理、射频识别RFID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的支持与推动下,快速发展。 
美国AMR Research于当地时间2004年6月3日公布了供应链管理市场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该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55亿美元,将比上年的52亿4000万美元增加5%。AMR称,“经过若干年静观后,厂商终于为实现供应链目标增加必要的投资”。其它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拥有众多顾客和多种供应链管理产品的ERP供应商的营业额将增加11%并扩大市场占有率;2。人们对与伙伴共享数据技术的关注急剧升温,这将有助于供应链管理市场重获生机;3。RFID将继续成为拉动供应链执行(SCE,Supply Chain Execution)支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仓库管理系统(WMS)软件的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大6%;4。在供应链执行领域,供应商之间的合并案件将会增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