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流模式的四种境界

2008-2-18 18:4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流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制造业的物流业务了。

  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今天,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望着原材料进入、产成品流出,物流企业的满心期待,是制造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换句话说,如果制造业大包大揽,将所有仓储和运输业务统统自营处理,物流企业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于是,关注制造业与中国物流的紧密结合,成为2007年物流行业高调呼喊的一个积极姿态。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还举办了制造业与物流共生存话题的论坛,据说有层面很高的政府官员,物流企业到会十分踊跃,制造业也受益匪浅并表态感触颇深。

  中国物流专家的眼光是独到的,他们仔细打量制造业的物流模式后,提出了其中至少存有的四种境界。

  自营物流,是指制造类企业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完全把持自己的物流业务。让物流企业匪夷所思的是,制造业的管理层经调查显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了解物流外包的好处,甚至表示愿意外包。但实际情况是,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5%以内,制造业自营物流依然是普遍现象。

  无整合的外包,实质是简单的外包。对制造企业来讲,把自己的部分运输和仓储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来讲,业务所得仅仅是简单劳动,无法提升更高质量的管理效益,也无法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整合自营,近年来颇为引人关注。制造业从整体利益重新划分运作格局,物流部门在制造类企业内部的地位抬高,效率得到释放。海尔物流、武钢物流、中石油、中海油等都曾创出自己的物流经营模式,也成为行业兴奋点之一。海尔物流不但管理着集团物流业务,而且也在整合着社会资源和自身之外的物流业务。

  整合外包,制造企业把自己内部的所有物流业务进行整合,然后外包给物流企业。2007年,中国制造企业整合外包有所突破,上汽集团与安吉天地,青岛啤酒与招商物流等等,物流企业已经进入制造企业的内部多个核心环节。

  四种境界,反映出来的发展轨迹,需要一个由内向外的开放姿态。在影响制造业盈利的多项因素中,物流被企业高层重视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制造业物流外包属于哪种境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