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隧桥隧道工程部经理数着“环数”过鼠年

2008-2-12 10: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她,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不仅“身型”长,需要两台盾构分别一次性不间断掘进7.5公里,而且“块头”大,隧道盾构直径达到15.43米,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她的名字叫长江隧道。他,是一个年轻的“工程老兵”,转战过上海的地铁车站、高架道路、沉管隧道等诸多重大工程,精于精细化管理,笃信“过程控制好,结果肯定好”。他的名字叫黄忠辉。本报去年5月7日刊登的《“精细化”驾驭巨龙》曾经讲述,当他遭遇她,在度过了最艰难的人机磨合期后,两台隧道盾构“巨无霸”开始走上正轨。 
  “祝您在鼠年里拥有鼠(数)不尽的快乐、鼠(数)不尽的幸福、鼠(数)不尽的健康……”鼠年到,正当人们细数着亲戚朋友的拜年短信,数着欢笑过春节时,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隧道工程部经理黄忠辉却不时数着一样特殊的东西——“环数”。
  昨天,恰好是黄忠辉的休息日。一大清早,他又习惯性地打开了电脑,打开那熟得不能再熟的“MIS”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视频监控显示,负责长江隧道掘进、世界最大的盾构机“长江一号”正在进行例行保养,“长江二号”盾构机则依然以矫健的姿态向长兴岛方向挺进;实时统计数据显示,两台盾构机已分别推进了2988环和2295环。
  一环等于2米。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爱用盾构推进的环数,来计算隧道掘进的长度。如今,两台盾构正以每天6至8环的速度前进,一切完全按照既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春节长假,黄忠辉还有一个重要的心愿,就是将点点滴滴的管理心得进行一次系统整理,争取上升到理论,供今后同类工程参照。参与长江隧道建设的数百个日日夜夜里,多少个技术创新亮点闪现——长江隧道的路面部分将在长江水面40米以下深处,为了不让隧道因水压过大而渗水,隧道管片环与环、块与块之间增加了多孔型复合弹性橡胶密封垫,这样隧道即使在100米以下,也能抗住水压,毫无渗漏。这套高水压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防水设计法,将成为今后隧道建设的“样板”;目前国内还未形成与长江隧道大直径、长距离、大深度特点相匹配的隧道防火设计规范,长江隧道首次在国内采用了纤维混凝土防火方式,又为形成我国第一部隧道防火设计规范奠定了基础……一个个开创性的举措是盾构机前行的坚强后盾,也激发着他率领的工程管理团队,通过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把所有创新技术更好地融入工程。
  “两台盾构已经走完了70%的征程,最令人提心吊胆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吧?”黄忠辉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对此,他总要耐心解释,长江隧道建设过程中,一共有11项重大危险源:盾构进洞出洞时要千万小心,避免土体塌陷;长距离推进时的用电安全、消防防火及盾构开挖面的稳定也要时刻警惕;还有,盾构机盾尾刷更换、连接通道施工……可以说,整个施工过程中,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盾构机还在路上前进,隧道还没有实现贯通,安全之弦、质量之弦就要时刻紧绷,来不得半点马虎。
  化解风险的唯一渠道,还是通过精细化的项目管理。黄忠辉组织他的项目管理团队,将工程涉及的技术方案、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材料设备等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周密安排。连日来的冰雪天,虽说对地下作业的隧道工程影响不大,但由于室外气温低,隧道管片从地面送到温度高达22摄氏度的地下隧道时将会“冒汗”,影响管片止水条的粘贴效果。这样的细节早已被黄忠辉抓住,一整套管片止水条粘贴处理方案紧急启动。今年春节7天长假,黄忠辉虽然只到工地轮值一天班,但正因为有了一个精密的管理系统,工程的所有环节都在受控状态。
  同事们都惊讶黄忠辉有“工作家庭两不误”的能力。身为市劳动模范的黄忠辉是个工作狂,遇到工程关键节点,吃睡在工地是常事。但在妻子、女儿眼里,他又是一个尽责的好丈夫、好父亲。妻子因工作关系常常出差,黄忠辉揽下了7岁女儿家庭教育的“重担”。要问其中秘诀,原来他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也引入了家事中。   
  “今年上半年完成上行线隧道掘进,下半年完成下行线隧道掘进,2010年7月工程竣工……”黄忠辉又一次盘算了一下工程节点,而这些节点和相应的细节,早已不知被“预演”了多少回。数着“环数”过鼠年,又何尝不是全体长江隧道工程人员的新年写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