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钢铁行业产业链会议纪要

2008-1-8 12: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钢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长期来看,中国的重化工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的社会和谐也需要重化工业的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而资源效率的利用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短期来看,目前国内的基本经济形势还是稳定高增长,各项指标,还没有出格,还没有过热,属于加速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前几年的经济过热,投资过热,是软着陆的过程,2008年的调整对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2007年钢铁行业回顾和2008年展望
  2007年国内需求高速增长推动国内钢价上升和钢企效益的提高,钢铁行业产品结构和节能减排工作也成效显著。2008年国内外经济都有可能出现短期小幅调整,但是由于产量增速下降,国内外供需基本可以维持平衡。
  2007年以来,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不断提高,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海运费的疯狂上涨、印矿的出口限制和国际需求的推动。2008年国际矿石供需基本平衡,但是铁矿石三巨头的垄断地位和国际海运费的投机仍可能对原材料成本产生影响。
  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机械制造业:“十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06年比上年增长约30.06%,2007年1-10月累计同比增长31.91%。目前机械企业手持订单普遍比较饱满,预计2008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但增速将比今年有所减慢。尽管需求高速增长,但是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万元产值钢材单耗水平下降,同时机械工业对钢材品种发展及性能提高的期望更为迫切,这些都是钢铁行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造船行业:2001-2006年间,我国造船完工量年均以2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速超过40%,占世界市场份额从2000年不足6%跃升到近20%。2006-2010年我国船用钢材需求量为4152万吨,2011-2015年船用钢材需求量为5141万吨,2006-2015年共需船用钢材9293万吨。此外我国船舶行业的年需求量:2006-2010年约为830万吨,2011-2015年约为1028万吨。
  钢铁与造船这两大上下游密切相关的行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双赢。
  国际钢铁行业
  2008年美国经济增速预计与2007年持平,同时国内的库存调整也基本完成,预计钢材消费量和进口量启稳回升,这也代表了发达国家的趋势,预计08年发达国家需求增速比07年明显提高。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钢铁需求依然旺盛。中东地区2010年前需求年增长6%,产量增长滞后,供需缺口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
  出口形势分析
  为了避免贸易摩擦,有必要对低端钢材的出口进行进一步的调控,这也是与节能减排的政策相符的。
  中国钢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国民经济研究所:樊钢)
  钢铁行业中长期环境分析
  1、中国的重化工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意中国的发展可以不靠重化工业光靠高科技的看法。中国的社会和谐也需要重化工业的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资源效率的利用是钢铁行业中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樊钢指出:是不是能在世界上能拿到合理的价格的资源,我们有没有市场运作的能力,确保拿到低价格产品运输成本的问题,能不能通过市场的动作实现比较低的运输价格,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资源总是稀缺的,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这是挑战,我们能不能发展重化工业,最终取决于能否高效率地利用全球资源。我们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发展重化工业。
  国内当前的经济形势问题
  目前国内的基本经济形势还是稳定高增长,各项指标,还没有出格,还没有过热,属于加速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前几年的经济过热,投资过热,是软着陆的过程,没有发生经济危机,通过继续高增长来继续利用的一个过程。
  2008年的增长速度会低于2007年的增长速度,几个市场的调整也不可避免的要调整,首先是房地产的调整,会影响到投资规模的提高。需要有更多的供给,又需要调整,这是一个矛盾。土地的价格在增长,单位数量不一定有很大的增长,供给的增长实际上是受到了限制。住房市场上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住房面积的增长,调整在一定意义上是健康的,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我们要坚决防止资产泡沫,一个是房地产泡沫,一个是股市泡沫。2008年我们希望看到一些调整,对我们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对2008年的一个基本判断。
  2007年钢铁行业回顾和2008年展望
  全行业2007年回顾和2008年展望(钢铁协会顾问:吴溪淳)
  2007年回顾
  1、效益创新高。2007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预计将超过1440亿元,同比增长57%左右。
  2、需求旺盛,出口拉动供需平衡。2007年,是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双旺盛”的一年,是钢铁产量继续高增长和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均创历史新高的一年,是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和导致进口铁矿价格高增长和海运费超常高增长的一年,是我国钢铁行业优化结构、节能减排、提高品种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成绩显著的一年。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双拉动”下,2007年我国钢产量预计将达到4.9亿吨左右,比2006年增加7000万吨左右,其中的约5000万吨用于国内新增需求,另2000万吨左右用于扩大出口。2007年全年预计出口钢材6200万吨比上年的4300万吨,增加1900万吨,出口钢坯650万吨,同比减少254万吨;预计进口钢材1660万吨,进口钢坯22万吨。折合钢量进出口对冲后,我国相当于净出口钢5458万吨,比上年增加净出口2000万吨,缓解了我国钢产能过剩的矛盾。
  3、价格上涨。2007年12月上旬,国际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5%;国内市场平均价格长材(螺纹钢、线材等)上涨38.93%,螺纹钢平均4537元/吨,创历史最高;中板平均价格5376元/吨,也创历史最高,但冷轧薄板0.5毫米厚的平均价格为5539元/吨,低于历史最高。
  4、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前10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上年同期的639.26千克标煤降到624.43千克标煤,节能2.32%,钢产量增长15%,总能耗增长11.10%。吨钢消耗新水由上年同期的6.74立方米降到5.64立方米,节水16.24%。外排废水总量减少1.129亿立方米,下降9.55%,化学耗氧量减少9.78%。在钢铁产量增长15%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0.4%,烟尘排放量减少0.82%,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0.82%。但高炉渣和转炉渣利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48和1.03个百分点。
  5、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造船板、汽车板、桥梁板、工程机械用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板、水电站用水轮机蜗壳厚板、石油储缶用高强耐蚀钢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用X80管线钢板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用百米长钢轨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批量投放市场或增加了市场占有率,使进口钢材比去年又进一步下降了8.96%,并有相当数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6、原材料成本上涨。进口铁矿增加,海运费成倍上涨,2007年11月份进口铁矿平均到岸价高达112.77美元/吨,比2006年11月份的69.04美元/吨,升高43.73美元/吨,涨价63.34%,按现行汇率计算相当于每吨进口矿到岸价上升了328元,由此引发国内铁矿大幅涨价,唐山地区每吨铁精矿由年初的700元左右上升到1450元左右,使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推高了生铁、钢坯、钢材价格的上涨。
  2008年展望
  1、世界经济总体看好,但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钢铁需求增长幅度将低于2007年。
  2、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两种发展可能性,一是比2007年适度回落,另一种可能是继续保持增长11%以上的高速度。
  3、我国2008年的粗钢表观消费增长幅度不太可能超过2007年。
  4、2008年我国钢材、钢坯出口量将明显低于2007年,折合粗钢将减少出口2000万吨左右。
  5、保持我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大体平衡,如果进口量与2007年基本相同,则国内粗钢新增资源量应在2300万吨到3600万吨(即钢的表观消费增长幅度10-12.9%,在出口钢减少2000万吨情况下)。对应的国内钢总产量在5.14亿吨-5.27亿吨。
  进口矿石市场分析(钢铁协会秘书长:罗冰生)
  第一,07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1380.24万吨,同比增长16.6%。
  其中:澳大利亚11989.94万吨,同比增长15.44%;巴西7938.19万吨,同比增长28.13%;印度6526.3万吨,同比增长5.01%;南非1055.67万吨,同比增长0.87%,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铁矿石3870.14万吨,同比增长26.09%,占进口总量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92个百分点,呈进口国家、地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二,今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到岸价不断上涨。今年1-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84.25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0.6美元/吨,涨幅32.36%。进口矿涨价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1、受我国进口矿不断增长的拉动,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逐年不断扩大,再加上投资炒作因素,促进铁矿石海运费即期合同价格的超常涨价;2、因为各种非供需因素,印度矿涨幅最高,起到了引领价格全面上涨的作用;3、国际钢铁行业周期向上对铁矿石的旺盛需求。
  第三,2008年预计产生铁5.05亿吨左右,比今年增长8.6%左右,全年预计增加生铁总量4000万吨左右,相应全年增加铁矿石消耗量6300万吨左右。
  2008年国内增产铁矿石原矿8000万吨,折合入炉精矿3800万吨,同时,考虑补充港口、企业存矿及其他需求,特别是考虑我国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尚不规范的影响,2008年预计我国铁矿石进口增量4000万吨左右,全年预计进口总量4.15亿吨左右,比今年预计3.75亿吨增长11%左右,世界其它地区2008年新增矿石需求2000万吨,以上合计2008年新增矿石需求6000万吨,而预测2008年供应方贸易资源量可增加7000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
  第四,三大矿山公司的垄断地位和国际海运费的波动,也将对2008年国际铁矿石市场造成影响。
  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机械行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蔡惟慈)
  第一,机械制造业的总量较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体占我国工业总量的15-20%,机械工业是钢材需求大户,2004年机械工业全年钢材消费量1.25亿吨,约占当年全国钢材产量的39%。
  第二,发展速度加快,“十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06年比上年增长约30.06%,2007年1-10月累计同比增长31.91%。目前机械企业手持订单普遍比较饱满,预计2008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但增速将比今年有所减慢,预计工业总产值将增长25%左右,利润总额将增长20%左右。
  第三,尽管机械工业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从而钢材的万元产值单耗水平将继续下降,过去5年趋势分析,年均约下降8%。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对钢材品种发展及性能提高的期望更为迫切。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需要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腐蚀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种钢材。
  造船行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助理陈昌渝)
  第一,2001-2006年间,我国造船完工量年均以2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速超过40%,占世界市场份额从2000年不足6%跃升到近20%。
  第二,2006年船用钢材消耗量比2000年增长了3.1倍。2003年以后船用钢材进口量逐渐减少,除少数超宽、超厚及特殊要求的船板外,造船用钢材基本立足于国内。2006-2010年我国船用钢材需求量为4152万吨,2011-2015年船用钢材需求量为5141万吨,2006-2015年共需船用钢材9293万吨。此外我国船舶行业的年需求量:2006-2010年约为830万吨,2011-2015年约为1028万吨。
  第三,持续兴旺的国际船舶市场,不仅为船舶工业自己快速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订单,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国际船市、钢市均火爆的形势下,钢铁与造船这两大上下游密切相关的行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双赢。
  家电行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徐东升)
  第一,钢铁企业供货能力增长,家电核心企业的钢铁需求基本能够保证目前仅少量钢材品种进口,包括冰箱门板、高性能薄板材、高牌号无取向冷轧电工钢等。
  第二,需求规模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主要家电产品钢材用量超过570万吨,预计2007年主要家电产品钢材需求增幅逾10%。未来大家电增长以及压缩机、电机行业产业转移,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增长幅度超过20%,空调器、微波炉增长幅度过10%,制冷压缩机、电机也将大幅度增长,对高性能薄板材、冷轧电工钢板、热轧酸洗板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国际钢铁行业
  美国钢铁行业(美国钢材进口协会会长David Phelps)
  第一,钢铁行业供需形势的判断,2006年,美国钢材消费、进口、出口以及钢铁行业利润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然而,高消费量的数据隐藏了大量的库存累积。在2007年,对过剩库存的长期出售,加之疲软的需求导致了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双下降。事实上,今年的大部分数据(消费量、国内生产量和进口量)
  都将会接近2005年的较低水平。只有出口在增加,大部分是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贬值,但也是因为美国制造业对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尤其是墨西哥的持续扩张。
  第二,2008年宏观经济增速有望与2007年持平,钢铁行业2007年的库存调整已经基本结束,2008年预计需求开始企稳回升,保守认为,钢材表观消费量和进口量仍有小幅下降,但幅度明显减小。
  中东钢铁行业(美国钢材进口协会会长David Phelps)
  第一,需求高增长。在过去的五年中,成品钢消费量一直在加速增长,其中海湾国家的增长速度最快。中东和北非地区全部成品钢消费量从1997年的1710万吨增加到了2004年的3190万吨,预计在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4520万吨。
  2004年人均成品钢消费量为136千克/人,而阿联酋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则为773千克/人。在2010年,预计中东和北非地区成品钢人均消费量将会上涨到170千克/人。
  2004年中东和北非地区长材产品消费量为2290万吨,预计在2010年将达到3130万吨。2010年螺纹钢消费量将从2004年的1640万吨增加至2250万吨,而盘条消费量将会由2004年的340万吨增加到480万吨。
  2010年中东和北非地区扁平材产品消费量将会从2004年的900万吨上升到1390万吨,而热轧卷消费量将会从2004年的480万吨增加到730万吨,冷轧卷消费额量则增加到320万吨,每年增加8.7%。镀锌消费量将会从2004年的16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60万吨。
  第二,供给落后于需求。
  长材产量从1997年的870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430万吨,到2010年,预计产量将达到2330万吨。螺纹钢产量是长材产量的最主要推动因素。1997年螺纹钢产量为710万吨,而2004年产量增加到1110万吨,占全部长材产量的55%。预计到2010年,螺纹钢产量将增加到1790万吨,而产量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是2005年至2008年之间。2004年盘条产量仅为210万吨,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而在1997年产量为大约180万吨。现在需求增长已经大幅加快,预计2010年产量将达到340万吨。
  全部扁平材产量从1997年的130万吨增加到了2004年的590万吨,几乎是1997年产量的5倍。由于沙特阿拉伯的产量扩张,以及中东其他地区不断改善的利用率,预计到2010年产量将增长50%。
  韩国钢铁行业(POSCO研究部北京首席代表□相亨)
  第一,韩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市场面临成长瓶颈:国内钢铁需求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需求增速缓慢;钢铁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出口依存度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抵抗力脆弱;上下工序设备配置不均衡,导致低附加值型生产增加;附加值产生模式的变化,使韩国钢铁行业的收益能力恶化,原料价格上涨,韩国每年的铁矿石、原料炭(煤炭、焦煤等)、废钢的进口比例为99%、100%、30%。
  第二,08年国际需求预测。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需求增速将提高,预计将从07年的-0.3%上升到1.4%,发展中国家继续高速增长,BRICs增速从07年的12.8%小幅下降到11.1%。
  韩国07年提前进口的需求增大,受假需求的影响,市场上的库存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08年预计进行库存调整,导致表观消费增速下降。与表观消费相比,实际消费增速预计仍高位运行。表观消费增速下降预计将减少进口,但是以造船用厚板等国内供不应求产品为中心,将推动进口需求将继续高位运行。
  钢铁价格:受到需求强劲增长和原材料涨价推动,预计08年上半年上升,下半年中国上调出口关税及抑制出口和中国产能增加影响,全球性价格上涨,中国国内市场价格和东南亚钢铁市场价格面临下降压力。
  出口
  与欧盟的贸易摩擦分析(Custeel副总经理杨易)
  2007年以来中国的线材和中厚板产品对欧盟主要出口国的海关数据显示,首先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速较大;其次,中国产品的吨价确实明显低于欧盟进口其他主要产品来源国的价格。
  虽然中国的出口企业认为我们对欧出口的价格是一个合理的、有利润的“正常价值”,但是在欧美国家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以中国国内市场的成交价作为“正常价值”来衡量中国出口到该地区的价格。因此上述两条理由可以使其认定中国的上述两种钢铁产品已危害到其当地钢铁行业的利益且扰乱了其正常的市场秩序,进而可以推断,欧盟对我线材、中厚板出口提起反倾销,我方败诉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比之下,另两个争议比较大的品种-热镀锌板和冷轧不锈薄板,上面的两条理由并不充分,欧盟提起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比较小。
  因此,为了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给未来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制度障碍,有必要对长材和中厚板的出口税收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