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供应商 应向加工贸易转型

2008-1-4 11: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钢材物流加工配送已成为外资进入的一大热点,中国贸易商应积极向加工配送专业钢铁供应商转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首席顾问丁俊发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钢材批发,特别是钢材物流的加工配送,已经成为外资进入的一大热点;而中国自己的流通企业,在钢铁物流的竞争力十分薄弱。”
跨国公司:
    渗透产业链上下游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中国共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027家,是1992年至2004年12年国家批准外资商业企业数的3倍。在这1,027个企业中,除187家是零售业,其余全部为批发业。
    据悉,外资进入的批发领域,首选的是汽车、钢材、家电、成品油等。
    丁俊发表示,跨国公司正在利用中国WTO承诺的规则,对中国钢铁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特别是加工配送和深加工的下游。
    比如日本三井就成功在中国钢铁供应链中的加工配送环节站稳了脚跟。
    三井从1995年开始,在中国中部和东部与宝钢、武钢等合资建立了各种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并在全国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中心体系,构筑了一个能够向国内外用户迅速提供服务的钢材配送物流体系,基本控制了中国汽车板材、家用电器板材等高档钢材市场。
    而与资本雄厚、经验丰富的外资企业相比,国内钢铁物流企业还仅仅处在简单的中介阶段。
    中钢钢铁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许多钢铁流通企业功能单一,仅是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 “中转站”,起一个 “搬砖头”的作用,必须形成一批拥有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专家忠告:
    国内贸易商须转型
    在钢铁贸易模式发生变化、国外钢铁贸易商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国内钢铁贸易商的转型需求日益迫切。
    来自钢材贸易领域的代表表示,中国大部分钢铁贸易商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逢低吸纳、上涨套利来获取的。即使在钢厂出厂价和市场价倒挂时也对钢厂的发货照单全收,为的是在钢价上涨、库存增值后实现利润。
    在钢铁产品基本面供大于求、价格大幅涨跌交替成为规律的市场条件下,这样做是可以生存的。但是随着钢材价格高位运行、小幅震荡的新局面出现,传统贸易商的主要盈利经营手段必将受到冲击。
    业界人士表示,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商,必须立刻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钢铁物流企业模式去靠拢,即向经营网络化、管理信息化、资本社会化的方向去发展。
    在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取得规模效应。争取建立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加工物流基础设施。放弃过去物流加工全部外包的做法。
    这位资深人士同时还表示,目前,绝大部分贸易商将货物堆放在公共仓库,运输100%外包。这种运营模式,充其量只是“贸易模式”。
    一旦失去贸易投机环境,必然会陷入困境。大部分中小贸易商,应选择合适的产品和上下游渠道,锁定特定市场,把自己培养成专业钢铁服务商,向加工配送专业钢铁供应商转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