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制使重卡企业“耳聪目明”

2008-1-3 21: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主流重卡企业的营销体制已先后从代销制转为订单制。可以说,订单制带来的是重卡企业管理上的一次革新。随着这一革新的逐步推进,重卡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从盲目预测型变成了“耳聪目明”型。
  盲目预测的代价
  近年来,无论是选择合资发展还是自主发展,无论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式,还是根据本企业情况摸索创新管理机制,我国重卡企业都在企业管理上做足了功课。如福田推行的丰田TPS管理方式、东风导入的日产管理理念、中国重汽开发的“一线通”销售管理平台等。与此同时,伴随着各企业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理念的深化,重卡产品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中国重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订单制虽然先在轿车企业实施,但重卡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轿车更需要订单制。
  在订单制实施之前,整车企业和经销商大多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制定本企业季度或年度计划。由于采用代销方式,经销商无需为库存多少发愁,因为在产品销售出去前,几乎所有成本全部由整车企业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进货时主观随意性很大,造成企业安排生产及各项配套工作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据中国重汽有关人士介绍,重汽曾为此付出很大代价。过去根据预测数据向配套厂和供应商订货,不仅造成整车库存大,零部件也经常出现压库现象,遇到产品改型或换代,会导致许多零部件报废,浪费严重。如果订货数量估计不足,则会导致零部件缺货,不能及时安排生产,从而影响销售。
  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2002年,国内重卡企业逐渐开始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导入订单制。福田分销信息科科长赵超告诉记者,福田将订单制作为推行TPS管理的重要一环,先在个别工厂进行实施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改进完善,去年开始在企业全面实施。首先,福田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对所有产品进行分类和定期调整,并以此作为各种零部件储备的依据。其次,根据产品分类制定不同的订单周期,由此确定详细的交货周期。可见,订单制使包括供应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陕汽市场部科长赵承军对实施订单制后,企业发生的变化感受深刻。过去,整车企业需要支付巨额营运成本,有时经销商实现了销售,依然拖欠回款,致使企业流动资金占用过大、流转速度过慢,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率。订单制的实施不仅使产品一经生产即实现了销售,相应地资金利用率也提高了几倍。
  订单制带来的还不仅如此。中国重汽相关人士指出,为配合订单制的各项需要,企业必须对生产设备、装配工艺、生产调度、物流管理、工人素质等进行大幅提升。此外,员工在观念上也发生很大变化。由于订单制使柔性化生产效率得到最大发挥,流水线上装配的前后两辆车有可能是不同的订单,不同的车型。因此,工人在生产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工作量也明显增加。但是由于订单与工资相挂钩,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却更高了。而且订单制对生产全过程都有记录,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即可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源头,查出究竟是哪一个零部件、哪一个装配工人的责任。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售后服务工作量,而且对工人的考核依据也更加明确。
  发展的必然
  赵承军认为,从代销模式转为经销模式,推行订单制,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紧密关系。如果企业的产品吸引力不够或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强大,都很难实现这种转变。同时,这种转变要求厂家及经销商共同支付更多的成本,厂家在一定程度上将经营风险转移给经销商,势必要在商务政策上给予其一定弥补。“这实际上体现了渠道成员的优化过程。”赵承军说,随着企业的逐步强大,对渠道建设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过去经销商只要能卖车即可,现在则要求其不仅资金实力更为雄厚,而且市场开发及把握能力要更强。一些实力弱小的经销商被兼并或淘汰,经过整合后渠道成员的实力更为强大,在销售上更为主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