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首现月度亏损后市回暖或待明春

2008-12-9 10: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协商综合报道
    在国内钢企亏损已成常态的情况下,中钢协近日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报告单”。
    10月份,71家大中型钢厂亏损58.35亿元。其中,有42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59.15%。
    而据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此前的预计, “国内钢铁企业今年前8个月的盈利,都要在年底这几个月亏完,估计全年下来总体持平。”此时公布数据显示情况更加恶化。
三大因素促成 “月度首亏”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分析,9月份以来,需求低迷、钢价狂跌、成本高位是钢铁企业亏损增加的重要原因。
    进入下半年后,受需求减弱、市场预期信心下降等影响,国内钢材价格出现大幅调整,尤其是 “十一”过后跌幅加大。目前,国内钢贸行业仍存在着 “观望心理”。
    上海诚通钢领钢材市场总经理王能对本报记者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钢材需求急剧减少的同时,国内严重 “受伤”后的钢铁贸易企业整体陷入调整观望之中,这也将无形加大钢厂的生产压力。
    华泰证券报告显示, “继9月份国内钢价快速下跌后,10月份钢材价格比9月份再度下跌20%。钢厂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钢铁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到11月21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1.49点,比去年年末下跌18.89%。国内钢材综合价格已回落到1994年的水平。
    同时,由于上半年产品价格的拉高,使得铁矿石等原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钢价的短时间内暴跌,形成原料与产品的严重 “倒挂”。 “虽然焦炭、现货矿价格逐步下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长协矿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压在钢厂身上沉重的包袱。”
    在上市公司中,三季报公布资产减值损失数额较大的主要有宝钢、鞍钢、南钢、重庆钢铁、攀钢、凌钢等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二十多亿元,四季度钢厂资产减值损失将大幅增加。
    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山西长治钢铁企业内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长钢前几个月亏损严重,目前情况已有好转,但 “只是暂时止亏,仍然没有扭亏。”
    “我的钢铁”分析师徐向春对此分析认为,上述数字意味着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钢铁业全行业出现月度亏损。今年10月份,也是中国钢厂最为困难的时期,而11月份,由于原燃料成本大幅下降,钢厂压力减轻些。不过,对于大中型钢厂而言,只有等到2009年4月1日,高价长协矿消化以后,钢厂效益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库存积压制约后市回暖
    目前,业内对四季度的经营预测也并不乐观,华泰证券报告指出,预计行业完全消化现有产品及原料库存至少要到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成本的滞后下跌和年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使四季度钢铁行业面临较大的亏损。
    戚向东认为, “钢厂的日子在今年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会比较困难,预计二季度会有好转的迹象。”
    在钢价止跌趋稳的情况下,高库存则进一步制约行业回暖。 “钢铁企业尽快消化高库存实现资金周转成为紧迫问题。”主要的钢铁公司中,宝钢三季度库存达521.4亿,比年初增加33.46%,存货资金占用增加额较去年同期上升约74.2亿元;鞍钢股份在三季度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79亿元,占当期该公司存货总量141亿元的6.23%,并影响三季度净利润4.39亿元。
    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董事长席劲松表示,这一波钢厂的亏损要比贸易商大,全国钢厂库存现在有7000万吨,在港上600~700吨,根据38家上市公司的报表上看有2385吨的库存,贸易商的库存应该是有500万吨左右。
    针对目前情况,戚向东建议,钢铁企业来年应该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导向,积极搞好产品结构调整。还要进一步实施钢材出口多元化战略,在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的环境下,拉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仍然具有需求潜力,而我国钢材在这些地区也具有价格比较优势和产品结构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