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公司到钢铁集团的变革

2008-12-9 10: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于是年10月10日由省政府正式向省冶金厅发文;是年11月30日拥有97家成员企业(含松散层)的河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在省计划中实行单列,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行“三包一挂”的总承包经营模式。另于1989年5月5日成立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河北省冶金工业体制这一根本性的改革立即影响到全国,先后有山东、辽宁、吉林、湖南、云南、天津、福建等11个省市自治区前来学习考察,并直接影响到这些省市的冶金工业体制改革。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由成立总公司到组建河北冶金企业集团,进行工业体制改革,不仅扩权于企业,放开了企业,而且还搞活了行业。从1989年始,到1991年底不仅克服困难度过了三年治理整顿时期,而且还仅用三年时间到1991年底使河北省钢产量突破400万吨,达420.38万吨,使钢产量跃居全国第六位;又仅用一年时间于1992年底突破500万吨,达502.96万吨;集团公司直属企业1992年实现利税13.98亿元,占全行业利税总额17.22亿元的81.18%。冶金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124家企业的大型经济联合实体,其中直属生产企业29家,参股、控股企业17家,经济技术协作单位78家;并从整体上成为左右河北冶金工业发展方向和局势的主导力量。
    1987年-1991年实行第二轮总承包。期间从1988年始将原来的“双承包”办法发展为 “三包一挂”总承包,即: “包上缴利润、包上交指令性冶金产品、包发展目标、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总挂钩”,使全省冶金系统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又有了新的发展。五年总承包累计实现利税36.35亿元,比第一轮总承包增长1.29倍,上缴数相当于省属冶金企业1986年固定资产原值24.50亿元的1.3倍;省属冶金企业固定资产从1986年的29.50亿元猛增到1991年的68.50亿元,增长1.7倍。到1991年由总公司改为冶金集团公司出口的创汇额已达到1.05亿美元,并在国外设立5个办事处 (或公司),与300多个国外企业建立了联系。
    从1992年到1996年冶金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向省政府实行第三轮承包,其中唐钢、邯钢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宣钢实行扭亏为盈总承包;其它省属企业则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从总体上说,第三轮承包期内,上缴利税总额与第二轮承包基本持平,使冶金企业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省政府给的这种优惠政策以及“六五” “七五”期间两轮承包改革所带来的一大批基建、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达效,都使全省冶金企业更加具有发展后劲。在第1980年-1984年第一轮总承包平均每年上缴利税2.27亿元、1987-1991年平均每年上缴利税16.18亿元。在1980-1994年13年总承包中冶金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共实现利税141.29亿元,其中上缴 利 税101.77亿元,占13年利税总额的72.03%。同时,在1992年全省钢产突破500万吨的基础上,又仅用2年时间连续突破600万吨和700万吨大关,生铁突破1000万吨大关,到1994年底全省主要产品产量钢达到719.04万吨,生铁1040.64万吨,钢材635.46万吨。唐钢、邯钢两个特大型企业钢产量也均突破200万吨。这就是13年省属冶金企业改革改制带来的直接成果。
    但是,由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更换,对指导河北冶金工业体制改革和冶金工业发展的思想、理念、思路不同,到1993年9月迫使已改革发展为河北冶金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又恢复倒退为原来的河北省冶金工业厅,使河北省冶金工业体制13年的改革实践又步入反复阶段。
    1993年3月8日,笔者与新华社记者于绍良全面总结了河北省冶金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形成 《自断 “皇粮”13年》和 《行政部门转为经济实体后政府职能由谁承担》两篇调查报告刊发在 《国内动态清样》上直接报国家最高领导层,并同时在新华社 《内部参考》上刊载。引起了国家部门高度重视,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在 《中国体制改革》一刊中予以转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