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公路交通挺起农村经济发展脊梁

2008-12-8 15: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2003年4月起,为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环境,山东沂水县委、县政府与交通部门迎难而上,为群众修好路、架好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挺起了沂水农村经济发展的脊梁。 
公路怎么修 百姓来做主 
        为了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养好,沂水交通部门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努力做到路与自然和谐。 
        夏蔚镇连崮峪村的通村公路规划期间,村里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从地势较低的东部把路修进村,可是必须经过村里的耕地;一种是把原先从南部进村的土路拓宽,由于村南地势高,要比从村东修路多花一半的资金。 
        为了帮助该村选择最佳方案,沂水县交通局和夏蔚镇的相关负责人实地调研,并向村民们说明,修路不仅要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终,该村选择了拓宽村南土路的方案,保住了6亩多耕地。 
        沂水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方式是“民办公助”,群众是建设的主要投资人。沂水县委、县政府用好“两工”,合理使用“一事一议”政策,积极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难问题。明确规定,村路建设前各乡镇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建与不建,怎么建,完全由村民决定。村民通过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实现了自建、自管、自养。 
责任到人 质量到位 
     沂水县规划农村公路改造1700多公里,建设桥梁113座。但在开局的2003年,全县仅修筑不到200公里路,实现“村村通”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该县领导班子实行联系包扶乡镇农村公路改造责任制,对村路改造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扶。各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时常组织干部深入建设一线。沂水县交通局全力抓安全、抓质量、抓进度。 
        为减轻群众负担,在省、市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150万元用于“村村通”工程。各乡镇引进市场机制,采取道路两侧经营开发权、树木种植拍卖等办法筹集资金,并广泛宣传修路架桥的重要性,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捐助,支援家乡道路建设。 
        为抓好工程质量,沂水县交通局成立督察宣传组和技术质量组,分赴19个乡镇严把质量关,精心选派60名技术员驻乡镇做好监理,并对各乡镇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包干管养 建养统筹 
        在农村公路加快建设的同时,沂水县把村路养护管理提上议事日程,探索政府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有路必养必管的路子,建设与养护统筹安排。 
        2005年10月,沂水县委、县政府领导视察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时指出,农村公路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养护好。该县制定了《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公路沿线卫生保洁办法》等制度,明确管护主体、养护职责和工作目标。在乡镇建立道路管理站,在村设立公路养护员。通村公路管养由养护员分段负责,每人管养一两公里。县、乡镇财政对通村公路养护员按每人每月80元至100元不等给予补贴,县交通局负责技术培训。村级公路大中修工程由乡镇编制养护计划,经县交通局审核批准后,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队伍进行作业。村内道路实行由各户包干管养的办法。同时,县乡每年组织群众对公路进行普修,整治路容路貌。从2006年起,县里将采取群众筹一点、财政投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的办法,筹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由乡镇组织村民委员会利用“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村级沥青路养护资金,由乡镇财政所专户管理。 
        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道路环境,又培养文明的用路行为习掼,是沂水农村公路和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也是“文明沂水、卫生沂水”建设的一个重点。在深入广泛宣传相关公路法规的基础上,该县把建文明路作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用宣传手段引导,用管理制度规范,用乡规民约约束。在全县开展的“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中,把农村公路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和占道经营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村村通”工程打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沂水县交通局局长李京堂说:“交通是经济的先行官,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我们的工作就是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体系,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