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生态港城向一流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挺进

2008-12-7 10: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华社石家庄12月5日电(记者李俊义)拥有世界第一的能源输出大港,拥有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拥有一座堪称"北方天然氧吧"的生态港城,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皇岛的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开放发展:让经济发展融入世界大潮 
    1984年,秦皇岛成为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从此,秦皇岛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炭输出码头——煤一期工程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二、三、四、五期工程,在秦皇岛港相继建成投产,油品、杂货、集装箱码头陆续兴建、扩建。全港吞吐量从改革开放前的2219万吨,发展到今天的2.45亿吨,增长了10多倍。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30年前,秦皇岛的临港产业屈指可数,外资项目一个也没有。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大批包括外资在内的项目依托港口落地。现在,全市三资企业已经超过了440家。秦皇岛港的国际航线已通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日趋活跃。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秦皇岛以大开放促进快发展,靠快发展扩大开放。1984年到2007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30.83亿美元,年均增长46.8%;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40亿美元,为1984年的6803倍。到目前,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秦皇岛投资,2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 
    据统计,目前,秦皇岛已涌现出十多家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华夏公司的干红酒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领先科技公司获得联合国项目资助,甲基溴生物替代技术全球领先;戴卡轮毂公司通过了美国通用等世界13家汽车厂供货商的资格认证,产品畅销海外……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4.2亿美元,其中出口14.7亿美元,分别增长61.1%和56.8%。 
    除了产品出口,秦皇岛"走出去"在境外投资企业也迅速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外投资企业33家,总投资2.85亿美元,企业总数居河北省第一位。 
  生态优先:走产业升级的科学之路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秦皇岛坚持生态优先,走"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市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迅跑。 
    近年来,秦皇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及文化创意、物流、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换代。截至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单位共有242家,实现总产值95.3亿元,同比增长64%。 
    秦皇岛是我国干红酒的重要产地之一,全国每4瓶干红酒中,就有一瓶产自秦皇岛市的昌黎县。1983年,"中国第一瓶干红"就诞生在昌黎葡萄酒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昌黎县已拥有葡萄酿酒企业45家,年灌装能力16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昌黎葡萄酒"成为全行业唯一一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旅游业蓬勃发展。秦皇岛市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之初,北戴河首先拉开了全国旅游的热潮。到2007年,秦皇岛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50亿元,年均增长12.9%。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以上,是国内一般城市的10倍到20倍。 
    秦皇岛的"循环经济"成绩斐然,利用工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再生产的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超过80%,全市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和45%。全市先后关闭了100多家利税多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整治行动,全部关停淘汰了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依法关闭了80多家小选矿、小水泥企业。 
    民生为本:构建人人受益的和谐体系 
    一直以来,秦皇岛市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执政理念,每年都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秦皇岛市构筑起低保、医保、救助等立体扶助模式。在四个城区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使城乡困难居民在保障制度、资金使用、发放形式、审核程序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在河北省率先取消城乡医疗救助门槛,实施零起付,同时提高了救助标准;全市不仅城镇医保实现有效覆盖,而且7个县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了90%;投资1.57亿元,将80所敬老院整合为13所高标准的"农村特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了60%。 
    为了让居民住得舒适舒心,秦皇岛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数量逐年增加,并在河北省率先启动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开发建设联动机制,今年年内可解决1万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饭碗"问题,秦皇岛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同时,推广了"三项援助"长效机制:"零就业家庭"即时援助机制、再就业专项援助机制和"技能解困"援助机制。近5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万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1万人次。 
    民以食为天,秦皇岛将食品安全列入了十大民心工程,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44万亩蔬菜产地和15家畜产品、10多万亩水产品基地进行了环评认证;实施了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3.3%。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